問,這是為了什麼?兵說,傳言玉斗人都是梁王董資建的後代,沒有好玩藝兒,可是我見你這麼善良賢惠,怕是傳言有誤,我給大嫂這把艾蒿掛在門頭上,到時我會讓兵以艾蒿為記保護大姐一家周全,可免血光之災!那婦人給兵叩頭謝恩之後,也不下地了,急急地回村,將艾蒿拿在手中串家走戶,將訊息告訴了全鎮的人,玉斗人家家在這一天傍晚門頭上掛了艾蒿,夜裡果然過兵,馬蹄聲中就聽得有人在喊,燕王有令,見到門頭上掛艾蒿不可入,以免驚了大嫂!最後燕王的兵走了,玉斗無一人傷亡,為了紀念這位婦人,玉斗人在鎮東北的計鹿嶺下修了一座賢德牌坊。
二太太講的當然僅僅是一個傳說,而不是歷史,玉斗人甚至很少有人記得這個傳說,更沒有人知道曾經有過賢德牌坊。如今,在玉斗鎮東北的計鹿嶺下沿山根的地方,除了杏樹椿樹之外更多的是核桃樹和榆樹,還有幾十棵古柏鬱郁蒼翠地保留了下來。古柏林中是一座坍塌的寺廟,殘垣斷壁之下,滿地的基石爛磚和琉璃瓦,香火盛景已蕩然無存,想象不出傳說中的賢德牌坊是豎在什麼地方的,二太太講的只是個故事。
講完了故事的二太太親自提了挑盤到灶上提晚飯,正碰上黃嫂,黃嫂說,咋能讓二太太你親自來端飯呢?田嫂呢?
二太太說,田嫂今兒回家去了,就我和亭兒的飯菜,不費事。卻不說亭兒裹腳的事。
黃嫂說,可不呢,有這麼多使喚丫頭和打雜的,還能讓二太太來端飯?你回去,我一會兒就給你送過來。說著也不管二太太同不同意,硬是把挑盤搶在手裡了。
二太太不好再堅持,只得說,那就麻煩黃嫂了。二太太的威信不是靠對下人的嚴厲建立起來的,尤其像黃嫂這樣上點年紀的,二太太一貫都是很尊重的,這一點與大太太多少有點區別。
二太太回來的時候,亭兒正在發呆,捶布石還壓在腳上沒有動,這卻比二太太自己當年要好,二太太在母親離開之後曾經幾次把捶布石掀掉,把腳上的裹腳布解開,後來母親發怒了,二太太才沒有再這麼做,不過二太太那時候比亭兒要小,她才五歲你想什麼呢?亭兒,二太太問。
亭兒說,我在想絲紅姐和杏花姐的腳都挺大的,一定是媽媽裹得不好。
二太太說,也不是這麼回事,她們都沒有父母了,跟你一樣,孤兒。
亭兒說,我不是,我有媽,你不就是我的媽媽嗎?
二太太自覺剛才說得莽撞,忍不住摟住亭兒說,亭兒說的是,真是媽的好女兒,乖女兒,媽疼你。
這時候黃嫂提了飯來,見了亭兒在炕上坐著,一雙腳放在捶布石下壓著,還以為是亭兒惹得二太太生了氣受罰,末了兒才知道是在裹腳,心裡也就多了幾分羨慕,想著這丫頭真是交好運了。
交了好運的亭兒在裹腳之後坐在炕上不動窩地呆了三天,連睡覺時都不能解開,只是不壓捶石布,吃喝拉撒都是二太太親自伺候,有時候田嫂過來幫著料理些事,事實上也沒有多少事。
到了第四天的時候,大太太帶著絲紅過來了,絲紅當然是抱著大少爺。大太太的手裡託著一砣東西,是用帕子包著幾顆紅線梨。
讓孩子吃著玩,消磨消磨工夫,大太太說。
二太太說,這麼著都把孩子慣壞了。然後又對亭兒說,還不趕快謝謝大娘。
亭兒接了大太太遞給她的一顆紅線梨,說,謝謝大娘!這稱呼對亭兒來說著實有點不大習慣,但是她的身份已經跟以前不一樣了。
大太太見了亭兒腳上壓的捶布石,對二太太說,我的天!這還動了真格的了,弄得太急了,讓孩子受不了。
二太太說,沒怎麼著,咱們不都是這麼著過來的?二太太並不知道大太太小時候裹腳的時候是否也像這個樣子壓上捶布石。
大太太說,我聽丫頭們說亭兒裹腳呢,就過來看看,我說這男人留辮子女人裹腳都是天經地義的事,可是這會兒又有別的說法了,要是都這麼廢了,老輩子的規矩就敗完了。
二太太附和著大太太說,沒規沒矩天下就亂了。其實二太太並不知道大太太說這番話的真實背景,就跟著問了一句,有人說閒話?
大太太說,沒有,誰敢說閒話?就是大當家的說了幾句不相干的話,你別在意,我要不提你什麼也不知道。
可我還是想知道大老爺怎麼說,二太太說。
他說如今山外面的男人都不留辮子,女人也不裹腳了,大太太說,山外頭是山外頭,山裡頭是山裡頭,種莊稼都有不一樣的時候,人哪說是一樣?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