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遼王紙上談兵(2 / 3)

小說:去大明扶貧 作者:飛獴在天

眾人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

朱植又說道:“義州既是險要之地,也有屯墾之便。忽必烈曾在嶺北設立四個萬戶,每個萬戶抽出五分之一士兵屯田,足夠全部軍糧所需。大明衛所制度就是借鑑忽必烈的。現在,你們義州周圍沃野千里,如果每衛抽出五分之一士兵,絕對可以滿足全衛軍糧所需。”

眾將紛紛點頭稱是。

突然有一人問道:“萬一馮大將軍像徐達大將軍那樣馬失前蹄,或者有小股蒙古人穿過長城防線滲透進來了呢?”

,!

朱植只好作了進一步解釋:

“歷代胡虜犯邊,勝則長驅直入,遼金元犯宋即是如此。敗則假裝敗退,伺機反撲,徐大將軍深入漠北,幾乎全軍覆沒,就是中了蒙古人的誘敵深入之計。”

“現在馮大將軍以雷霆之勢直取大寧府。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元軍肯定是遠遁千里,誘使馮大將軍拋棄輜重,輕裝冒進。”

“馮大將軍畢竟是久經沙場,又有徐達孤軍深入失敗的教訓,不可能輕易被蒙古人的撤退所矇蔽,肯定是要穩紮穩打,沿長城到大寧府一線就地築城,囤積夠糧草後再一舉殲滅元軍。大明雖然戰馬不多,但是糧食管夠。”

不少將領覺得茅塞頓開,宋瑛還是繼續問道:“遼王料事如神,我四哥就是被馮大將軍召去築城去了。不過,馮大將軍下一步會作何打算?”

朱植答道:“若我統帥三軍,定在大寧府休整兩個月,訓練各路兵馬,迷惑元酋納哈出,暗地裡派精騎從大寧府以西北上千裡,以哈拉溫山為掩護,殺入納哈出後方之白城子到松花江一帶,給他來一個甕中捉鱉。”

遼王所說哈拉溫山就是著名的大興安嶺。曾是金人防禦蒙古的天然屏障,現在卻是蒙古人對抗大明的老巢。

眾將又是點頭稱是,覺得這倒符合《孫子兵法》以正合、以奇勝的用兵之道。

又有一人問道:“那宋國公既然用兵如神,四萬精騎,一個士兵一天兩斤軍糧就夠了,三個月只需糧七二十萬斤,不到五萬石,足以掃蕩金山。可他竟然向陛下要了二百萬石軍糧,太倉都被他掏空了。宋國公在大寧府長期不進兵,不怕大臣們說他故意加重天下百姓負擔嗎?”

朱植一聽聲音,竟然來自一直沒有吭聲的靖江王爺,也就是收錢。

收錢自穿越以來,跟著朱植一路歷練,倒是收穫滿滿,曲風由哀婉的柳詞調慢慢變成了豪放的東坡風,慢慢放棄了後世感情的牽絆,多了一份對蒼生的悲憫。

此次他隨軍渡海北上時又聽了不少關於馮勝為人暴虐貪婪的故事,心裡並不希望馮勝如此輕鬆取勝,卻又不敢言明,只好借題發揮。

朱植答道:“賬不是這麼算的。參謀長,韓信用兵、多多益善,用兵就是用糧,你來解釋一下。”

他有意抬舉張石,讓張石來解釋這個問題,剛好幫他在遼東諸將中立威。

只聽張石對諸將慢慢解釋道:

“四萬精騎長途奔襲,必定要配八萬戰馬,一馬食量四倍於人,這又是三十八萬四千石糧食。”

“從大沽口到北平,從北平到大寧府,再從大寧府再到金山,數千裡轉運,以十萬步兵計算,又得一千八百萬斤糧食,合十二萬石。”

“以一萬騾子運輸輜重,食量二倍於人又得三六十萬斤,合二萬四千石。”

“要確保輜重安全,在大寧府到遼河一線廣築衛所,按四萬人算,需要四萬八千石。”

“還有我遼東偏師二萬步兵,也是二萬四千石,晉王、燕王護衛加起來,也要二萬石。”

“以上各項加起來,這一下子就是近七十萬石。如果三個月內不能消滅元軍主力,戰期再拖延三個月,又是七十萬石。”

“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如果遇到輜重被襲擊焚燒,或者因日曬雨淋,變質發黴,這軍糧要二百萬石還真不算多。”

聽這張石把賬算的如此精細,除了郭英和朱植,大家都是目瞪口呆,這哪裡是打仗,這不是燒糧食嗎?

郭英不意外,並不代表不吃驚。

行前,老朱可親自給他算過這北伐的賬,竟和張石計算的相差無幾。

朱植不吃驚,並不代表不意外。

他相信張石的能力,畢竟在後世指揮過東南沿海的海訓特別是軍事演習,經常要掛圖作戰。

可那畢竟只是一個團二千來人的需求量,現在張石居然根據自己平時和他講的那些大明同元軍作戰的戰例,推算出國戰的軍需之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