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我不讀書。”陸明連連擺手。
讀書是要銀子的,這段時間陸明已經看出陸家的情況,知道陸母是好心,但他不能真去花這個銀錢。
“我腦子笨,讀不會。”
陸母聞言,還想說什麼,陸明已經跑去後院餵雞餵鴨了。
“娘你真笨,大哥讀書的時候先生是不要束脩的,陸明那麼笨,一個月要交很多束脩。”阿黎在一旁嘟囔,說話間,手裡已經包了個小粽子。
紅線一捆,吊在半空,三角粽子不過是嬰兒拳頭大小,紅繩綠粽,看著小巧玲瓏,頗為有趣。
“看我的粽子!”小姑娘得意洋洋。
杜微瀾扭頭,當即笑問:“好看,阿黎打算一個賣多少錢?”
小姑娘盯著糯米碗,暗自琢磨好一會兒,才道:“兩文錢,不,三文錢!也不太對……”
粽子不大,勝在好看,用的糯米和紅豆蜜棗,阿黎犯了難,甜食難得蜜棗價高,糯米紅豆倒是便宜些,裡頭還加了白砂糖,每一樣用量和價格都是不同的。
七歲的小孩,陷入賬目的漩渦。就連劉文劉武做完功課,也過來幫忙算賬。
“還有粽子葉,外面有單獨賣箬葉的,所以這個也要單獨算,還有煮粽子的柴火。”劉文劉武已經徹底將學業拋到一旁,一心都是成本核算。
家境艱難的孩子,懂事總是早的。劉文劉武沒了爹,越發知道日子難過,如今家裡賣燒餅,他們也幫著賣燒餅,採買原料。
陸母盯著粽子,聽三個小的翻來覆去算成本,默默將自己的念頭嚥了回去。
是她想岔了,忘了當年老二沒有一直在學堂讀書,就是因為束脩。老二開了蒙,就不讀書了,跟著她丈夫學了些拳腳功夫。
老大陸重山是收養的,在讀書上順風順水,先生是求上門要教導的。陸重山讀書太順,以至於她忘了,讀書是個消耗銀兩的事。
“小蠻,快看看,他們算得對不對。”陸母心裡嘆了口氣,將杜微瀾拉過來,此刻桌面上已經滿是用水寫出來的字跡。
三個小的完全算懵了。
杜微瀾瞥了眼,還沒說話,端著一碗醃肉出來的陸明冷不丁道:“你們三個是不是傻?算這個幹甚?粽子做完數一數,買食材的錢平攤下來,再加上想賺的銅板,不就行了。一個個算,半分半毫能算清楚?”
三人一愣,皆是驚呼。
“陸明你腦子也不笨啊。”劉文驚呼。
“那是你們掉進阿黎的坑裡了,她那個演算法,恨不得一粒米都要算進去。”
“陸明!”阿黎生氣。
一時間幾個孩子爭論起來,來買餛飩和燒餅的客人跟著看熱鬧,都被逗笑了。
杜微瀾也不說話,等他們爭出結果再說,她洗乾淨手開始包粽子。
各地口味不同,還是要先看看清水縣這邊的口味。今天準備做兩種粽子,甜鹹各一種,甜的是紅豆蜜棗粽,鹹的是鮮肉蛋黃粽。
鮮肉切成半寸見方大小,已經醃過,選用的是五花豬肉。蛋黃是前些日子做的鹹雞蛋,蛋白用來下粥,蛋黃拿來包粽子。
“甜粽子倒是吃過,鹹粽子只聽過,卻沒吃過呢。”城中一個老饕名叫唐百年,自從陸家餛飩開張,就經常關顧,偶爾也會掐著點來,要一碗大骨湯煮的麵條。
“那趕巧,您是老客,長了個好舌頭,是清水縣裡一頂一的好舌頭,粽子煮熟,第一個給您送去,給提提建議。”第一次做,本就是為了調整口味,杜微瀾不介意給個順水人情。
“那感情好,讓那小子給我送,出鍋了立刻送。”唐百年吃完餛飩起身,便匆匆離開。
他是清水縣裡唐氏米鋪的掌櫃,不是本地人,唐氏米鋪是外地商行的,唐百年專管清水縣這邊的生意,臨近端午,買米的人不少,鋪子忙碌,少不得這個掌櫃坐鎮。
恰逢中午,唐百年這是急匆匆吃口飯就要回去的。
到了傍晚,餛飩賣完,粽子也出鍋了。甜鹹口味各十五隻,杜微瀾分給李迎春家裡兩甜兩鹹,留三對自家吃,剩下的一甜一鹹綁在一起,交給阿黎和陸明跑腿去送。
送的都是經常來吃的老客,還有一份是給姚大娘的。
陸明平時偶爾要提著食盒去送餛飩,路熟。陸銀子哼哧哼哧跟在後面,兩個小孩一條狗很快就沒了蹤影。
等再出現,已經是一個時辰後。
兩個小孩兒你一言我一語反饋起來。
“先給唐氏米鋪送的,唐掌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