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置辦冬衣(1 / 2)

燒餅價格調控,也是個問題。

雜七雜八的成本看起來是小錢,可這是小本買賣,本就是打熬力氣的活計,經年累月下來,也是不小的支出。

這樣一算,李迎春嚇了一跳。

“我原想著,一個燒餅賺一文錢,也是不錯的,原來裡頭這麼多道理的嗎?”

陸母也是驚訝:“家裡做燒餅兩年,我倒是沒想過這些。原先都是清江休沐的時候去買面,買調料的。有時買得多,有時買得少,我倒是沒注意。”

杜微瀾嘆了口氣,她沒想到陸家的擔子,竟是幾乎全落在了陸清江肩頭。

那人年紀不大,倒是照顧家裡不少。

這樣一看,陸重山如同一個隱形人。他讀書讀得好,可除了這一點,離家後竟是沒有任何值得人留念的地方。

家中柴火、米糧、屋頂破瓦、後院雞籠,都是陸清江的影子。

“迎春姐先別想太多,先按著人多的時候出攤。午飯前擺出來,過了晚飯就收攤。不用準備太多,慢慢來。等摸清楚了路數再說。”

忙忙碌碌一個月,一算賺了十幾個銅板,這落差實在是讓人絕望。

好在李迎春是個堅韌的,一抹淚,露出笑來。

“聽小蠻妹子的,一天賺十幾個銅板,總比一個月賺十幾個好。”

正說著,一人騎著馬過來,是官府驛站的差役,送來了陸清江的信。

陸母高興極了,忙拉著人坐下,盛了一碗熱氣騰騰的大骨湯麵,又切了自家做的滷肉。

“這都飯點了,就在這裡吃吧。”說話間,陸母又提了一壺大麥茶放在桌上。

這差役本是送最後一封信的,路上還在琢磨晚飯吃什麼,這下子真是瞌睡就來枕頭。

也不客氣什麼,直接吃了起來。

陸母識字不多,阿黎認字也少,陸明就更別說了連自己的名字都寫得磕磕絆絆,杜微瀾倒是認識字,可她不好暴露。最後是劉文劉武兩兄弟讀信的。

聽陸清江在信裡說一切都好,偶爾還能打兔子釣魚,駐地水草豐美,只是訓練強度大一些,飯不好吃了點,鹹菜肉醬快吃完了。

信裡絮絮叨叨,說誰搶了他的鹹菜和肉醬吃,又說起如何用鹹菜和人換點心。

最後又說提前發了軍餉,往家裡捎二兩銀子,自己留了三兩銀子買肉吃。

陸母聽了那是又哭又笑。

“我就說,這小子就知道吃!”

兒行千里母擔憂,這一個多月時間,陸母嘴上不說,心裡是牽掛的。收到陸清江的來信,一顆心算是放下了一半。

“老大還沒來信,大抵是捨不得寄信的銀兩。”陸母道。

杜微瀾哼了一聲,陸重山可不缺銀子,陸家誰缺銀子,陸重山都不可能缺。

那差役狼吞虎嚥吃完一碗麵,噸噸噸喝了幾杯溫茶,只覺得渾身暢快。

“三日後要送一批東西出去,你們要捎東西就儘快。那邊天冷得早,軍中發棉服晚,最好也提前準備。”平時差役懶得說太多,看在這一海碗加了肉的麵條的份上,耐著性子交代了兩句。

陸母連連感謝,顧不上其他,立刻解了圍裙拉著杜微瀾去街上買布料,買棉花。留阿黎和陸明在鋪子裡收拾。

棉花是前朝時候朝廷推廣種植的,如今價格倒是不高,比獸皮便宜許多。

陸母聽人說冷,買了十斤棉花,又買了粗布細布各一匹,粗布是黑色的,細布是淺藍的。

婆媳二人討價還價一番,把開餛飩鋪以來的所有利潤都拿來換了這些東西。

回去的路上,陸母扛著比較沉的布料,讓兒媳背暄軟的棉花,回到家,兩人都是一頭汗。

陸母的丈夫陸松柏沒駐守過北地,李迎春的丈夫以前倒是北地駐軍。找李迎春打聽了做什麼衣服合適,陸母便拉著杜微瀾忙碌起來。

陸清江在邊境,又不是去相看,做衣服自然不多講究,需要的是暖和抗風。外頭一層粗布加一層細布,內裡用細布。好看不到什麼地方,勝在暖和。

布料買得多,裁剪好陸清江的衣物,還剩下不少布料。

這次布料的顏色杜微瀾不喜歡,勝在價格公道。杜微瀾乾脆按照陸母做的棉襖尺寸,收放了一點量,做了一大一小兩套裡衣。陸清江今年十七,約莫還能長個子,小的那一套現在穿合適,大的一套可以過些日子穿。

杜微瀾小時候聽祖父講戰場上的故事,印象最深刻的除了糧草補給不及時餓肚子,就是一套衣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