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一筆經濟賬(1 / 2)

餛飩定價十文錢一碗,除去各種成本,可以賺三文錢。

一天做一百碗,就是三百文。

陸家餛飩做的是小餛飩,一碗二十個。包熟練了,半個時辰就能包三五百個餛飩,阿黎和陸明也會包。一天三千個餛飩,一家四口齊上陣,不到一個時辰就包完了,這還算上了擀皮的功夫。

餛飩和餃子包子不一樣,用的餡少,剁餡也省力氣。

陸家餛飩每日中午開張,現包現做,皮薄湯多,用的是大骨湯,上等的蝦米紫菜,漸漸的也打出了名頭。

清水縣的老饕都知道,另外配上一個油酥燒餅,那味道是極好的。

家裡開張半個月後,坐下來算了一筆賬,倒是比預期的利潤要多一些。

餛飩算是小吃,不需要依著飯點,住在附近的人甚至直接拿碗來買,根本不停留。往往要不了兩個時辰,一百碗餛飩就賣完了。

一天到頭,倒是比之前賣燒餅清閒不少。

隔壁李迎春見了,看得眼熱,拿了東西上門打聽,想要做燒餅生意。

李迎春手藝也是可以的,杜微瀾吃了她做的燒餅,便出主意讓她在自家鋪子旁邊擺個攤,若是能做個移動的板車,那就更合適了。

他們家臨街,李迎春家裡不臨街,的確是有些麻煩。

李迎春回去想了兩天,打算先做些燒餅,提著籃子兜售。她做的燒餅五文錢一個,放了菜油,表面金黃,個頭不大,旁人吃了,覺得不錯,一來二去,來吃餛飩的人也會買,一天倒是能賣出去十幾個。

刨去成本,也賺到了銅板。

過了幾日,李迎春下定決心,當真找人做了個能放了爐灶的板車,爐子可以卸下來,就在陸家餛飩鋪旁邊開張賣燒餅。

劉文劉武下了學,也會幫忙。

李迎春想要多賺銀子,早上天不亮就出攤,往往賣燒餅到半夜。

轉眼一個月過去。

這一日陸家收攤早,用剩下的骨湯煮了麵條,沒了肉的骨頭給陸銀子吃,陸銀子還沒三個月大啃不動大棒骨,但這不影響它熱愛骨頭,努力往窩裡拖。

隔壁的狗也來湊熱鬧,陸銀子年紀小,卻是個守財奴,只給對方最小的一塊。

劉文劉武休沐,一整天跟著母親賣燒餅,杜微瀾喊他們一起吃麵。

兩個小孩兒嚥了口唾沫,忍不住看向母親。

“吃吧,這燒餅給阿黎吃。”李迎春做的燒餅味道不錯,阿黎也喜歡吃,歡歡喜喜接過,掰開給陸明分了一半。

李迎春看著自家兩個孩子趴在桌邊狼吞虎嚥,想到家裡一個多月沒見葷腥,越發難受,背過身抹淚。

陸母買菜回來,見狀忙問怎麼了。

李迎春這才說起最近的境遇來。

“原先一天五斤面兌水,一個燒餅一兩面,一斤做十六個燒餅。約莫八十個,一天下來不夠都賣。(這裡用的是十六兩稱,非市斤)

“後半月我就準備十斤乾麵粉,一天下來,勉勉強強也能賣完,賣不完的就自家吃,實在吃不了,就送給街坊。

“這起早貪黑的,我夜裡都睡不了多久,前兩日一算賬,一個月下來,只賺錢幾十文。”

杜微瀾給李迎春盛了一碗麵,坐在一旁聽她訴苦。

李迎春抹淚,劉文劉武兩個孩子也是坐在一旁抹淚。

“我就想不明白了,我這麼努力,怎麼就賺不到銀錢。”

杜微瀾算是聽明白了。

“迎春姐,原先我家柴火是清江揹回家的,不用錢,偶爾市面上有便宜煤賣,家裡就會囤積許多。平日裡做燒餅都是定量的,柴火和煤都省著用,也省了開銷。

“你一天六七個時辰都開火,一天下來柴火錢都要不少,這就是一筆大開支。”

李迎春一愣:“竟是我錯了嗎?我只想著天天出攤,時間久一些,來買的人也就多。”

杜微瀾將道理掰開揉碎了講:“清水縣巴掌大的地界,願意花銅板買吃食的人就那麼多。主要是書院裡顧不上吃飯的學子,家裡來不及開火的工匠,其餘就是有閒錢的富戶。這些人每日出入時間幾乎都是固定的,其他時間賣出去不多。”

杜微瀾跟過商隊船隊,知道各項成本都要面面俱到計算進去,有時候風向氣候也要算。

更早時候也曾計算過各地運送糧草的損耗,她經手的海量資料,都是各處衙門機要眼巴巴遞上來的。不說資訊真假,單說資訊量,那是尋常商戶想都不敢想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