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巡沉思片刻才說道:“派人去刺探,若胡人主力真的南下,我們的機會就來了!”
“是!”南霽雲立刻興奮起來。
七月十三日傍晚,一場暴雨過後,天空湛藍如洗。
李倓從白馬渡渡過了黃河,他眺望北方天幕下一望無際的河北大平原。
果然,唐朝中後期開始,中國植被已經嚴重不足。
一眼望去光禿禿的一片,有的只是田。
歷代的砍伐,卻並未認為有效組織栽種,隨著時間的推移,樹林快速消失。
據說唐末朱溫遷都洛陽,卻在長安拆掉宮殿,將巨木扔到渭水,一路漂浮,進入黃河,抵達洛陽以北。
因為實在沒有大的木材了。
到了宋朝,宋朝皇宮是在汴州前節度使的府邸修建起來的,小得可憐。
至於後來明朝朱棣在北京修紫禁城,那都是派人去雲南的深山老林找的巨木。
李倓心中嘆了口氣,看來種植樹木這件事,也要快速提上日程了。
“陛下!陛下!”
李泌騎著馬快速過來。
“史思明主力已經進入常山,初步估算,總兵力在十萬以上。”
李倓接過信,看起來。
“看來回紇人沒有進入薊門,史思明也把范陽的後勤安排好了。”李倓目光平靜地說著,“他的行動,比朕想象的還要快。”
這是一個很難對付的傢伙啊!
“我們現在在滑州,距離清河縣還有近四百里,七天的行軍路程。”李泌說道,“聖駕親臨清河的訊息,已經發往河北諸州,如果不出意外,明日史思明就能知道陛下您來了。”
李倓問道:“你覺得史思明知道朕來了,會如何?”
“史思明可能會採取兩種方式:一是繼續圍攻李光弼,他想徹底擊垮我們的常山防線,如此一來,便可隨時南下,隨時回范陽。”
“第二種情況呢?”
“第二種情況是在陛下抵達清河之前,史思明親率萬騎兵南下,圍堵聖駕,這對他來說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你覺得史思明更有可能會選擇哪一種?”
“臣以為,史思明會選擇第二種,他會用主力困住李光弼,再分兵南下,趁著陛下進入清河城之前趕來。”
“從常山到清河,騎兵行程幾日?”
“從常山到清河三百里,騎兵四日可以抵達。”
“康阿義手中有多少兵馬?”
“康阿義手中有三萬兵馬,但騎兵數量有限,而且大多都是今年招募的,要出城跟史思明的騎兵打,恐怕不行。”
李倓卻不慌,他又問道:“那依你看,現在朕該怎麼辦?”
“若史思明採取第二種策略,就正中我們下懷,他到了清河,想要攻破清河城恐怕不會那麼容易,而郭子儀的援軍一旦陸續從河東進入河北,李光弼部得到援軍的支援,常山戰場叛軍的優勢會被縮小。局面將進入兩線對峙階段。”
“卿之意是讓朕提前趕到清河?”
“臣正是此意,陛下可先率領騎兵趕路,三日內抵達清河,史思明圍堵陛下的策略將會落空。”
“落空之後,史思明攻克清河不成,他又會如何?”李倓問道。
“他還是有兩種選擇。”李泌繼續回答,“一是撤回常山戰場,親自指揮大軍於郭子儀和李光弼打一場主力大戰。郭子儀有五萬兵馬,李光弼有三萬兵馬,常山戰場,我們能投入的是八萬。但史思明來的至少十萬以上,他有兵力優勢。而且這個時候,史思明必然會做另外兩件事。”
“哪兩件事?”
“一是勸降在河間的安慶緒,安慶緒手中可能還有萬餘兵馬,這樣能減少他在這場戰爭中的阻力,增加可排程資源。二是跟胡人達成約定,唆使胡人趁機搶劫,破壞河北東線。”
“那第二種情況呢?”
“第二種情況,史思明從常山戰場調集精銳步兵過來,強攻清河,再命他手下猛將拖住郭子儀和李光弼,這種情況,史思明兩線分兵太過均勻,常山戰場很容易被郭子儀和李光弼擊敗,到時候深入清河的他,就可能被我軍南北夾擊。臣認為史思明不會貿然如此。”
“朕在清河,難道還不足以讓他調集主力南下嗎?”
“史思明和其他人不同,他非常懂得取捨。”
李倓笑了笑,他不得不佩服李泌思維之縝密。
戰場的幾種可能發生的情況,他都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