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舅爺道:&ldo;那好,等糧到了你就去跟他們談。&rdo;見國舅爺有心做事,而且還對自己委以重任,那人腦子都發熱了:&ldo;不必等糧到,平日裡下官常跟縣裡的山民打交道,下官回去後馬上去找他們,這樣不會耽擱。&rdo;國舅爺喜歡機靈的人,點頭說:&ldo;你叫什麼名字?&rdo;那人忙應:&ldo;下官是小麻縣的主簿孫齊。&rdo;就跟下等州不設知州一樣,不足二百戶的下等縣一般不設知縣,縣中事務俱由主簿處理。想想也是,人家寒窗苦讀十幾年,博得金榜題名,要是被下放到這種鳥地方,心寒不心寒?那樣的話,進士的名頭也沒那麼多人想要了。&ldo;孫齊是吧?&rdo;國舅爺道:&ldo;來年若是小麻縣升了中縣‐‐或者是上縣,我能保你為知縣。&rdo;眾官員心中大震,這還是遭貶謫的人嗎?官員任免隨口就來。更別提升中縣、升上縣了‐‐要是連最困頓的小麻縣都升上去了,瓊州還不成了上州?還沒回過神來,卻聽國舅爺又問:&ldo;山民都不在縣裡的戶籍上吧?&rdo;眾官員恍然,原來打的是這主意!把山民也安進縣裡,有些下等縣可不就湊足四百戶了?王大志心驚了,下等縣跟中等縣差的遠不只是人丁,還有糧稅、丁口稅、徭役等等!若是國舅爺用錢砸出這些虛無的政績,最後苦的還是瓊州百姓。到時國舅爺借&ldo;政績&rdo;重新入了官家的眼,拍拍屁股走人,他們向誰哭去?王大志忙道:&ldo;萬萬不可,這些山民都不看官府的面子,佔著人頭我們也交不上稅啊!&rdo;國舅爺見眾人都緊張起來,不由笑了:&ldo;果然都是聰明人,吳某還沒提呢,你們就已經找著藉口駁回。&rdo;眾官員立即噤聲。&ldo;放心吧。&rdo;國舅爺淡道:&ldo;吳某名聲雖然不太好,可也沒害過百姓。我把事情交代下去,你們若覺得不妥就來跟我提,不同意就不同意,只要別做那陽奉陰違的事就行了。往後從我這府衙出去的法令必須明明白白地貼在縣衙前,還要派衙役給百姓解說。&rdo;王大志越琢磨越是心喜,原來這皇親也不像其他官員那樣信奉聖人所說的&ldo;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rdo;,一個勁糊弄百姓。有這麼多眼睛看著,也不怕出事兒。當下就與下邊的官員跟國舅爺商討起來,畢竟他們才是地頭蛇,對各縣的瞭解遠比國舅爺要多。國舅爺也不插口,坐在上座細聽,並命人記下諸人說的話。一輪下來國舅爺對瓊州的瞭解又深了一層,瓊州最主要的是禍患其實不是天災,而是盜亂跟民亂。山民與官府起衝突由來已久,府衙又養不起兵,別說征討了,就是防禦也有些困難。好在他們死守山上,只要不去惹他們就不會生事。而瓊州的天候跟其他地方都不同。若非冷雨來襲,這邊就連數九寒天也是豔陽高照,稻子也熟得快,有近泉源的上等田幾乎一年三熟。可惜的是‐‐產量都不高,成糧也不好。心裡有了底,國舅爺笑著吩咐:&ldo;諸位在這兒用完便飯就回去吧,其餘的等糧到了再說。&rdo;對於這種底氣十足、財大氣粗的做派,眾人還能說什麼?只能連聲應是。送走下邊的官員,李寶就迎面而來,喜道:&ldo;先生,府衙修得差不多了,後院已經完工,只剩前衙!&rdo;國舅爺挑眉:&ldo;這麼快?&rdo;李寶誇道:&ldo;那當然,是方先生在主事。而且百來人修一間府衙,能不快嗎?&rdo;國舅爺這幾天忙得很,也沒管過府衙的事,聞言說道:&ldo;那就叫人來把東西搬回去吧。&rdo;說完就跟李寶一起往府衙走。入了後院,只覺眼前亮堂了許多,前廳掛著的是一幅飄逸卻又透著正氣的書法,竟是前朝宰相範希文的那句&ldo;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rdo;。國舅爺算是看出來了,方笑世對這範公極為推崇,從行事到想法都受了不小的影響。至於那錯落的花木、雅緻的佈局,國舅爺還能說什麼?除了舒心還是舒心。可李寶還在一邊猛誇:&ldo;那天我走進來都不敢相信,怎麼一下子就變了樣?先生你說是不是?方先生可真厲害啊!&rdo;國舅爺一頓步,轉頭笑了笑:&ldo;阿寶,你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rdo;李寶立刻收了聲,乖乖問:&ldo;什麼話?&rdo;國舅爺抬手敲敲他腦門,說道:&ldo;過猶不及。&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