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頁(1 / 1)

李氏被謝季禹說服了。可惜她想通得有點晚,早些年還好,謝則安的性格還算像個少年,做過許多荒唐的事、闖過許多荒唐的禍,那時候要是她想改變母子之間的關係還是挺容易的。後來的謝則安,彷彿已長出了銅皮鐵骨,遇到什麼事都不再有半分猶豫。回頭一看,謝則安對待他們之間的母子之情,其實一直都冷靜到叫人心驚。當初趙英賜婚,謝則安分明把利弊看得比誰都清楚,卻還是平靜接受。因為謝則安比誰都明白,他沒有理由讓他們為他去爭取‐‐哪怕只是稍微作出爭取的姿態。再後來,謝則安去了涼州。涼州路遠,他們一年見不了幾次面,謝則安回來時又總要拜訪師友,待在家中的時間非常短。短得讓李氏連噓寒問暖都找不到時機。去年謝則安終於回京,但回京後比從前更忙碌,總是雜事纏身。李氏看著謝則安連歇息的時間都不夠,眉間又帶著化不開的愁意,心中越發憂心。最後還是謝季禹給她出主意:&ldo;三郎忙,你幫他把平時的衣食住行顧好不就成了?&rdo;李氏一點就通,開始從小事著手讓謝則安過得舒坦。謝則安是什麼人?別人只要稍微對他好一點,他立刻能察覺出來。李氏無微不至的關懷他自然記在心裡,與李氏相處起來漸漸就比從前親厚。在發現謝季禹是個大醋罈子之後,他更是放肆地和李氏表現得更加親密。見李氏紅了眼眶,謝則安輕咳一聲,在謝季禹越發明顯的怒視下鬆了手。這年代男女七歲不同席,即使是母子之間也多有避忌,不能太過放肆。李氏也意識到自己失態,起身說:&ldo;你們聊,我去叫廚房準備些茶點。&rdo;謝則安和謝季禹目送李氏離開。李氏一走,謝季禹說:&ldo;你小子,別整天惹你阿孃難受。&rdo;謝則安說:&ldo;阿孃哪裡難受了,阿孃明明是歡喜。&rdo;謝季禹懶得與他爭辯。他看著謝則安:&ldo;你與陛下和好了?&rdo;謝則安頓了頓,說:&ldo;算是吧。&rdo;謝季禹說:&ldo;這種事怎麼能算是?好了就好了,沒好就沒好。&rdo;謝則安問:&ldo;阿爹你知道聖德皇帝的事嗎?&rdo;謝季禹怔了怔,問:&ldo;怎麼突然問這個?&rdo;謝則安簡單地把自己和趙崇昭看到的那本&ldo;起居注&rdo;說了出來。謝季禹說:&ldo;這些內情,我也並不清楚。也許先皇是知道的,他與譚先生交情好,譚先生是最清楚那一切的人了。&rdo;他回憶了一會兒,&ldo;譚先生的父親是個了不得的人,曾經和你姚先生一樣主張過推行新法,可惜當時的新法止於諸王叛亂……後來聖德皇帝信奉道教、尋求長生,朝野動盪不安,新法自然無以為繼。朝中還有些人曾受譚先生父親影響,其中以徐延年徐參政為最,你姚先生和徐先生他們的老師,或多或少也與你譚先生的父親有過往來。當時朝野上下一片欣然,實在可惜了。&rdo;謝則安微訝:&ldo;可是徐參政他好像‐‐&rdo;謝季禹說:&ldo;徐參政和你徐先生,都更向守舊那一派靠攏對吧?當時那批人如果有幸熬了過來,無不走向兩個極端,要麼認為必須推行新法,要麼從此都對新法池悲觀態度、再也不願出頭。徐參政是後一種,他比誰都深諳韜光養晦的門法‐‐連向來被稱為&lso;模稜宰相&rso;的孟相都未能倖免,他卻一直朝中屹立不倒。你再看看他做事的方法,只要你學上三分,不難在朝中站住腳跟。&rdo;謝則安說:&ldo;徐先生也是後一種。&rdo;他正點著頭,突然又好奇地問,&ldo;徐先生的老師是秦老太師,秦老太師與譚先生的父親有往來?&rdo;謝季禹說:&ldo;秦老太師與譚先生的父親少年相交,交情非常好。&rdo;謝則安嘆息了一聲。這就能解釋秦老太師對姚鼎言的態度了,姚鼎言的主張太過激進,一下子讓秦老太師想起了當年的事‐‐當初那次變革並未給大慶帶來什麼轉機,反倒引出了連串禍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啊。謝則安想了想,又抬起頭問:&ldo;阿爹你也是嗎?&rdo;謝季禹說:&ldo;我算什麼。&rdo;他望向窗外,&ldo;我老師也許算是,不過我老師還算想得通的那一撥,先皇請了兩次他就入朝了。&rdo;謝則安想到謝季禹的老師是死在冤獄之下的,頓時安靜下來,怕觸及謝季禹的傷心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