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1 / 1)

小說:人生若只如初見 作者:安意如

她明白他是藉機向自己表明心跡。她笑笑,帶著低低地哀傷:&ldo;蕭郎……你是太子,這是無可奈何之事。&rdo;蕭統也笑了。他彷彿永遠考慮不到這點,體察不到她的憂傷一般,撫著她的眉說:&ldo;我是太子,慧如,我是太子,你要信我。&rdo;她點頭,眼中凝聚著難以化解的憂傷。不是她不相信他,只是身份地位太過懸殊,宗教禮法的桎梏,由不得她去妄自天真。待到《文選》編頂殺青,他終於要回京去。臨別馬上,他仍是豪情不減,手指遠方道:&ldo;慧如,來日我要鳳笙龍管,紫蓋香車迎你回京。&rdo;她站在馬下悽悽地望向他,無語凝噎。半晌才輕輕地取出一物放在蕭統掌心,道:&ldo;昔有婦人滴淚成血,化做相思豆,今以一雙紅豆付君,若君早歸,妾當免於此厄,不然,日後……望你見豆如見人吧。&rdo;他就此別去,歸來杳杳無期。果不出慧娘所料,世事絕沒有他想的那樣簡單,他要娶她,遭致的何止一方責難?他是太子也一樣,他大,大過平民百姓,大不過禮法森嚴如天。&ldo;宮門一如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rdo;懷著寒微無路扣金門的悽傷,慧娘相思成疾,當他再來時,已是紅顏零落青糙稀了。蕭統並無哀哭嚎叫,只親手栽下兩顆紅豆,黯然回京。回京後一病不起,數月之後,薨逝。這應該是傳說,可是哀豔嫵媚之處不下於任何正史書紀的貞男烈女,而且精誠所至,天地精氣亦有感知,蕭統手植的兩株紅豆樹,數百年後倏然合抱,樹幹併為一體,上枝仍分為二。唐人王維從江陰過,見此樹心有所感,作著名的《紅豆》詩,流傳天下‐‐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我已無從揣測王維所謂相思,是相愛之思,還是故國故園之思。還有,這首詩是王維寫給誰的。不過無從揣測也表示可以有無限揣測,如果一定有這個人,我希望是那個曾經在他生命裡出現的唐朝公主。很多年後他對她說,當時我不得不走,因為再差一步,我就要陷入愛情。只差一步,是相思,而不是相愛,感情如塵埃,就是這樣的細緻入微。他是聰明且珍重的,自知愛不起她,一個心裡只有薛紹的公主。也許看到紅豆,他想起昭明太子和慧娘,亦想起自己和太平公主,都是心有遺憾的感情。《紅樓夢》裡寶玉的紅豆曲唱得好:&ldo;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rdo;那時節已是清朝。看吶,王維的詩就這樣傳下來,致使後人以紅豆寄相思,竟成了約定俗成的風習。好的詩就有這樣感人的效力和功用。不過世人對好的東西亦苛刻。流傳愈廣,就代表接觸的人越多,愈要能有所延深和拓展。應該是&ldo;要一奉十&rdo;,經得起揣摩摔打。不止是文學名著,連情詩也要有這個氣度雅量。&ldo;安史之亂&rdo;中,著名樂師李龜年在長沙唱王維紅豆詩,已遙遙有思念故國之意,戰亂流離讓人們少了雋永纏綿,多了深重的現實哀思。杜甫作&ldo;紅豆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rdo;,亦有此意。中唐以後,&ldo;紅豆&rdo;兩字的涵義由單純地指代愛情,漸漸延伸為故國故園之思。到了明末清初,滿人入關,漢人為民族氣節所激引,這樣的意象更為清晰。明遺民詩中不僅&ldo;紅豆&rdo;從象徵男女相思引申到故國之思,連&ldo;南國&rdo;、&ldo;碧梧&rdo;、&ldo;相思&rdo;等語彙亦轉而象徵與滿清對立的南明政權。如明末錢謙益借注杜詩《江南逢李龜年》寄託南望永曆之情,並以&ldo;一別正思紅豆子,雙棲終向碧梧枝&rdo;隱喻對柳如是的別後思念,那一縷隱微幽曲的故國之思也是昭然若見的。從昭明太子到王維,從錢謙益到曹雪芹,從曹雪芹到如今。紅豆樹,紅豆詩,紅豆詞,紅豆曲,紅豆歌……從無斷竭。我們,生生世世說相思,猶未厭倦滿足。是貪戀也好啊。因著人世無常,眾生有情,我尚未為你紅豆熬成纏綿的傷口,美景良辰未賞透,怎麼能就此放手?昔日芙蓉花 今成斷根糙妾薄命李白漢帝寵阿嬌,貯之黃金屋。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寵極愛還歇,妒深情卻疏。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回車。雨落不上天,水覆難再收。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