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拍後面幾集獨角戲的時候,楊柳每一次都是親自上陣,從選料、製作到後期成型無一疏漏,哪怕後期播放時腰背剪輯掉的過程她也都親手做了。一開始導演還勸她用劇組提前準備好的道具,“時間緊張,而且這樣你的工作量也太大了,不如還是用道具吧,每個過程你只要起個頭就好,然後直接切換。”楊柳幾次都拒絕了,且不說這樣拍出來的鏡頭銜接起來難免漏洞,首先她就過不去自己心裡的那道坎兒:當初這個點子可是你自己提出來的,這會兒要是還偷奸耍滑的,對得起誰?到現在,攝製組才算是真的心服口服,導演還開玩笑來著,“果然愛好還是比本職工作討喜啊,看著你下廚的時候最開心。”楊柳但笑而不語,心道你們知道什麼啊,原本擺弄鍋碗瓢盆才是我的本職好麼……因為每一集都有做點心的畫面,也就是說,楊柳每拍一集就要製作至少一種點心。而在後期的突擊拍攝中,製作數量更是飆升到了每天兩三種,最後基本上全都便宜了攝製組,導致人人盼著開機,整個劇組簡直一派大和諧。私底下秋維維還暗搓搓的說來著,“你就等著瞧吧,再多拍幾集,咱們幾個就有伴兒了!”哪兒能就我們一個小團隊胖啊,大家胖,才是真的胖!11月3號,楊柳帶著團隊包袱款款的去《七世》劇組報道。《七世》的絕大多數戲份都將在扶廊影視城拍攝,剩餘的小部分則是在攝影棚,也就是說,未來的小半年,除了中間返回望燕臺市拍攝《知味》,楊柳基本上就要紮根在扶廊了。扶廊地處沿海省份,地勢平坦,周遭多江河湖泊,氣候溼潤,植被茂盛、景緻宜人,所在城市和省份都是著名旅遊地。就連影視城本身,也早在多年前就開闢了專門的旅遊線路,平常日每天光遊客就有將近兩萬人。這裡不像望燕臺市那麼幹,又不像當初《竹林小舍》拍攝地那麼潮,論起來,倒也勉強算是個過冬的好地方。秋維維跟大家討論天氣的時候,楊柳正在計劃一項野心比較大的活動。她都想了好幾天了,還沒來得及跟江景桐說說自己的計劃就被塞上了開往扶廊的動車,只好發簡訊。“我想把【知味】買下來。”江景桐的簡訊很快就回過來,“計劃說來聽聽。”楊柳的想法很簡單也很直接:一來她很早就有開餐廳的念頭,只不過因為沒有經驗和人脈,無從下手;二來《知味》這當節目也算是她起得頭,從創意到後期拍攝她傾注了不輸給任何一位參與制作者的心血,對它的感情非比尋常,實在不願意看到那家店淪落成節目結束就消失的結局。最近幾天,楊柳翻來覆去的想了許久,覺得就目前來看,開尋常餐廳做菜可能有點不現實:她實在騰不出時間,倒是這個點心,大有可為。首先最近幾個月她也在這方面下了一番苦功夫,中西結合開發了幾樣新點心,不愁沒有吸引顧客的獨家產品;其次開點心鋪子的話就不需要折騰餐廳那麼大的攤子,相應人事管理和製作流程也相對單一,方便操作。最後麼,就算她有私心吧,反正“知味”的店鋪都弄好了,噱頭也打了出去,白放著也是浪費,要是自己能盤下來,兩邊就是相互宣傳相互促進,一加一的名人效應,能引發的效果可絕不是等於二那麼簡單!之所以跟江景桐商量,是因為“知味”是祁凰一手開發的,不管誰想插手,都得跟公司報備。江景桐略想了下,覺得倒不是不可行,不過有一點很值得注意。“你想好了?照這個勢頭下去,《知味》說不定就要長長久久的拍下去,就算按照現在國家政策,一年少說也要拍個幾十集,一旦進入拍攝,店鋪就不可能正常運作。”為了整頓越發混亂的影視劇市場,打從前年開始國家就出臺了相關政策,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真人秀綜藝,從原來的無限量瞬間降格為一年只給一季;至於電視劇,也沒能獨善其身,就連總體集數和播放總時長也有了嚴格的規定。而單元劇作為一種外來的新型模式,定位尚有些模糊,大體位於以上兩種題材之間,各方面也還沒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制,大有文章可做,完全可以用來打擦邊球逃避規定。而且單元劇有個無與倫比的好處,那就是一次性籌備的集數少、工作量小,連工作團隊也略小於一般電視劇,而相應的,成本投入也低,比較機動靈活。這也就是當初為什麼江景桐否定了楊柳拍攝綜藝節目的提議,而是另闢蹊徑的將它定位為單元劇模式的原因。江景桐的顧慮楊柳一早就考慮到了,不過她並不覺得這是障礙,相反的,還可能是機遇。就算是作為拍攝地,但也不可能每天都拍吧?按照正常進度算下來,一年最多拍攝五個月就是極限了,那麼剩下的大半年,完全可以正常營業!普通點心鋪子都是全年開工的,可我們偏偏就幹半年,歇半年,多有個性?就衝這份獨一無二吧,想來也能吸引不少食客。反正她也不缺錢,就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