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悄咪咪看看這前朝的小郡主,哎喲喂,一張如花似玉被嬌縱慣的小臉蛋吶,一看就是自小到大沒吃過苦的。但這皇帝送的東西,哪能就……就這麼隨便退了?當是大街上買胭脂呢?況且陛下只說賞給鎮國公府,又沒說給這小郡主,怎麼就跳出來瞎咧咧了呢?於是周太監就微笑道:“這個,姑娘啊……”老太太摸摸自家孫女的腦袋,發話了,慈祥道:“我家囡囡說了,不收,那就是不收,麻煩您退回宮裡去罷。”鎮國公也說:“對,不收。”周太監:“???”他現在覺得這世道真奇怪啊,新皇威嚴甚重,便是前朝老臣都沒一個敢說瞎話。他殺伐果斷,說一不二,沒人說他不勵精圖治,但同時都覺得新皇十分淡漠不近人情。然而前朝的大長公主並鎮國公還一個十幾歲的小郡主,竟然膽敢公然不收陛下的東西,那也是十分匪夷所思了。說他們不想活了吧,彷彿也不是。不然這位大長公主怎麼可能去投誠?說他們想活罷,老頭老太都一副孫女兒說甚麼就是甚麼腦袋不清醒的溺愛樣子,小姑娘也是一副嬌縱高傲的樣兒,這擺譜也不是這麼擺的啊?聖人要是想拿捏,那這一家子都要死。然而更加可怕的事體還在後頭。周太監顫顫巍巍回宮覆命去了,跪在地上膽子都抖三抖,只敢埋頭說了前因後果。不想日理萬機的聖人倒是頓了頓,慢悠悠淡笑一聲道:“算了。”周太監:……他能說甚麼呢?陛下都說了,算了。他們這種做奴才的,這事兒也就算是辦完咯,只當沒發生過便是了,那是一丁點兒想頭都不能有的。至於這事兒隱隱透露出的訊息,周鴻寶也說不上來。他心裡有一杆稱,就單純覺得這前朝的國公府不簡單。伴隨著新的皇朝建立,前朝的貴族和宗親們面對的是最叵測的前路。因為他們的存亡全部繫於新皇一人,有些心中恐懼太甚的,則早在之前就流竄出了京城,選擇了歸隱山林。又有一部分對於血統和榮耀極為痴迷執著的,則選擇了自殺以證忠誠,連帶著院裡的老小,全家皆沒能倖免,可以說是改朝換代難以避免的慘劇。剩餘沒逃走沒自殺的,就和隆平大長公主那樣,在府中等待著皇帝旨意。當然,隆平大長公主絕對是特例,因為她是前朝皇室極為重要的核心成員,而剩下的那些大多是邊緣人物。對於這些人,新皇下令命吏部察訪之,據才能以授官職。說的十分好聽,又十分妥當善良,但其實就是一張空白的銀票。前朝加上平興帝一共四任帝王,除了高祖皇帝全都早死了,所以基於皇朝沒多少年,宗親繁衍也沒到鼎盛的程度,但人數仍舊不少了,雖然都翻不起浪花,但要讓皇帝再給他們地位權柄,那絕對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多數宗親,考核下來都是無才無能無德,抱歉,您每月領點補助金罷,這個真幫不了您。宗親們能說甚麼?他們甚麼也說不了啊。活著不好麼?原本他們就是邊緣人物,也沒什麼權柄,這樣的結果早就能預料到了。況且新皇不曾查抄他們的家底,那就還有日子過,就是沒有從前那麼富裕罷了。至於前朝留下的幾位公主郡主之類的,公主本來就沒幾個,國破的時候除了隆平以外都死了,郡主呢,那就不好意思,你們是前朝封的,不關本朝的事情。當然,這些公主郡主縣主翁主的,只是皇帝過了眼的,在國家大事方面不過是小事一樁。至此,前朝的宗親貴族們都成了平民百姓,除了祖宗留下的一些財富,他們過得甚至比尋常百姓還辛苦些。畢竟新皇登基,百姓受益,而前朝貴族肯定是不受益的。嗯,除了前朝壽安郡主和隆平大長公主。聖人特赦壽安郡主仍保留原位,不過換一個封號,很顯然聖人彷彿不喜歡前朝皇帝給的封號,被扣在這位郡主頭上,而隆平大長公主則賜一品誥命,仍保留前朝高祖賜的封號。原本夾緊尾巴的貴女貴婦人已經無話可說,她們能說甚麼呢?本來該最沒落倒黴的,反倒仍舊過得有滋有味的。大部分人都認為,大長公主和小郡主還得以保留原本的地位,都應當時歸功於鎮國公和胡烈將軍,畢竟改朝換代那樣順利,這兩人都有一些功勞在裡頭,而他們身為郡主和公主的家人,皇帝自然不會無視,並會著重賞賜這兩位女眷。畢竟是兩個女人,大長公主即便年輕時再厲害,現在也老了,並也有了足夠的誠意,這個時候自然該行安撫政策,以示本朝的仁慈公允。對於這件事異議最大的自然是程卓玉。她非常聽信那些謠言,都說程寶瑜和祖母能保留原位,都歸功於胡烈和鎮國公的話,那麼她身為胡烈的未婚妻子,難道不是最應當得到這些的麼?憑什麼程寶瑜還是枝頭的鳳凰,她卻一點兒腥都沒嚐到?不過程卓玉也不傻,胡烈身價上漲了,她這種時候只要做到一點,那就是等。她只要等到胡烈娶她,那她就成了將軍夫人,身上的二品誥命可不比任何人差,前朝那些眼高手低的貴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