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後來她如何,沒人好奇了。一個被掃地出門且臭名昭著的女人,身無分文地跑到外頭去,日子肯定好不了。至於孫英武,他為了袒護兒子,竟然公私不分,言之鑿鑿地顛倒黑白。皇帝豈會容許這樣的御史再在存在於朝堂之中,當即就罷免了他的官職,並且鑑於他當初對家僕隨意的威脅圈禁行徑,皇帝還特意下旨讓孫家遣散所有奴僕,歸還賣身契,並每人給予五十兩銀子作為遣散的補償錢。從孫英武始,至三代,孫家不許再用奴僕。也便是說,孫英武不僅死了兒子,丟了官,他家一大家子以後再也不能使喚下人了。高門出身的老爺和夫人們,以後想吃熱飯羹湯,就只能自己親手做了,連她家的老太太也逃不過這命,一樣如此。孫英武千算萬算,沒算到最後那一招。如果他沒有自信過度,剛愎自用,最後忍住不去皇上面前理直氣壯的參本,他最多也就是損失個兒子而已。而今卻連累了一大家子跟他受苦。沒官爵也就罷了,沒人伺候他們,那才是真正要了他們的命。孫家人終究是沒有臉繼續在京城待下去,最後舉家搬離京城。搬家的時候可費了他們好大的勁兒,因為沒有下人,所有東西都是孫英武和幾個兒子一起親力親為,雖然已經儘可能的把東西低價變賣,但難免有很多必需品要帶上,如此往復折騰了竟七八日才算完事兒。他跟兩個兒子累得手腳像斷了一樣,而且還在搬家的過程中,常被京城百姓指指點點,仍糞和石子兒,可謂是耗盡了身子,丟盡了臉面,臭烘烘的離京。……整件事了結之後,皇帝狠狠褒獎了宋奚一番,贊其辦事機敏。宋奚不敢居功,坦然詳述經過,將主要功勞歸在了賈赦身上。“你是說這聲東擊西的主意是他出得?”皇帝還記得賈赦,榮國公的長子。“不止如此,他還是聖上正要尋的《鄰家秘聞》的著書人。”宋奚回答道。 第一狗仔“《鄰家秘聞》著者見微知萌,見端知末, 實乃怪才。朕若將此人置於朝堂之上, 它日必知天下之不足。今後便再有十個晉王, 皆不足為懼了。而今你既已將人找到,即刻召進宮, 令他速來見朕。”晉王謀反事件之後,皇帝心裡就有了一根刺。故而對賈赦此人他很看重,很希望他的才華能為己所用。皇帝非常不願看到再有類似晉王的事情發生。他稱霸的江山天下, 竟有人異動近一年, 令他絲毫沒有察覺。若非此事《被鄰家秘聞》一書及早揭露出來, 只怕他和滿朝文武至今還被矇在鼓裡。倘若這件一直被瞞下,沒人知曉, 憑著晉王從朝廷騙來數十萬賑災錢糧招兵買馬, 只等萬事俱備, 從後方突襲包抄京城……到那時, 朝廷縱然有八十萬猛虎鐵騎,也無法更改江山易主的事實。如此慘痛教訓之下, 身為君王豈能沒有反思。而今他定要找個可信且有才幹之人, 監管朝臣和皇親貴胄們的異動。一旦有人心生異數, 可做到未雨綢繆, 殺他們個措手不及。“皇上, 容臣造次,多嘴一言。今日若如此冒然召賈赦入宮,只怕會引人側目, 被心懷不軌之徒探出真相。倘若賈赦的身份一旦坐實被傳了出去,便會引起諸多朝臣的防備之心。如此,便有違於聖上的初衷了。”宋奚提議道。皇帝蹙眉一想,的確是這樣的道理。一直以來,太和殿但凡有點風吹草動,便會引得朝臣尋本挖源。賈赦在外人眼裡只一名是整日就曉得吃喝玩樂的紈絝子弟,若是他毫無由頭突然召見賈赦進宮,此勢必會引起他人的懷疑和探究。也正如宋奚所言那般,這些朝臣若回頭都知道賈赦有窺探秘聞的能耐,必然會心生警惕,狠狠地防著他。宋奚見皇帝還在猶豫未言,便開口再勸:“《鄰家秘聞》而今也不過就是一本流傳在京城內的雜書,終究不至於讓朝臣們惶恐驚懼,但若他們得知此書著者有聖上授意,查察朝臣鬼祟,便一切都不同了。心虛者,勢必毀證,晝警夕惕,為避免授人以柄。”皇帝沉吟片刻,點頭認同宋奚所言,“不過此事終究瞞不久。”“以後如何不要緊,只要當下暫且守住秘密便可。那賈赦縱有獨到明斷訊息的能耐,卻也得靠他人蒐集而來的訊息整理得出結果。眼下勢必先要在朝臣和諸地方官員身邊安插眼線,廣佈訊息網,此事並不光彩,最宜悄悄進行,避免橫生枝節。至於訊息網等事都安排完畢之後,皇上想在何時晾他的身份都沒什麼緊要了。”“朕本還想見見他。”皇帝很遺憾的嘆口氣。“倒也不是不可,先找個由頭,讓聖上封賞他,如此便不會有人生疑了。”宋奚故作沉思的想了下,接著提議道,“趁機給他個實職當也可,日後調派人手,進宮回稟也方便。”“很好。”皇帝點頭讚許,便讓宋奚安排一切,他靜候佳音便是。宋奚本要走,忽然想起一事兒,便順嘴跟皇上回報了。皇帝此刻心情正佳,聽完二話沒說便點頭同意了。宋奚隨後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