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便是神仙也不可率性而為,想做什麼便做什麼。”
中黑羊打響鼻:說甚率性,在天道面前便是神仙都常口囁嚅而不許言,足趑趄而不前,孫猴子之事只算其中一小件。
聽即此莫文遠只能感嘆:以前他只知道市井小民有市井小民的煩惱,王侯將相有王侯將相的煩惱,現在他還要增添兩點,妖魔鬼怪有妖魔鬼怪的煩惱,神佛菩薩也有神佛菩薩的煩惱,只要生命猶在,便被隱形的條條框框束縛著,在玄幻大唐,若說有什麼是被平等賦予的,那就是“不自由”三個字。
如此想來,他這樣有夢想的小民,幸福感倒是最高的。
中黑羊似探查到了莫文遠眼中的唏噓之意,又咩咩咩道:給孫猴子的除夕宴要做什麼,你可想好了?
談到自己擅長的領域,莫文遠眼中迸濺出自信的光彩,他侃侃而談:“我已有成算,素什錦、烤麩與素佛跳牆肯定是要有的,還有素面涼麵各色蒸餅,只需將我送給菩薩的供奉大致做一遍再加上湯中牢丸等除夕晚必吃的菜便可。”
湯中牢丸等於現代的餃子,與現代北方的習俗相同,唐代除夕晚上便是再貧窮的落魄戶都會買麵粉包餃子,家裡的錢少就買麥麵包素餡餃子,家裡錢多就買白麵包肉餃子。白麵的價格比肉還要貴,很多家庭只有春節才能吃上白麵。
中黑羊很喜歡吃湯中牢丸,平日經常馱精白麵回來讓莫文遠包,因為馱回來的麵粉太好,莫文遠還問過他從哪裡馱回來的,原來是中黑羊變成人形到農戶家買的。
他羊型雖長大了,人形卻還是小孩兒的模樣,中黑羊認為他的模樣不夠威武,便從來沒有在莫文遠身前化形,搞得莫文遠以為他人形奇醜無比,不敢給自己看,便少在他面前提起此事。
如果中黑羊知道了莫文遠的想法,肯定會悲憤化形,證明自己即便年紀不大,也帥得掉渣。
……
除了研究年菜選單,莫文遠還有別的事。對絕大多數居民來說,春節都是快樂的節日,然而便是長安城再富庶,都有貧窮的角落,貞觀年的政治還算清明,但自然災害可不是因為聖人德行常在就不來的,比起其他時期更加溫暖的天氣導致了災禍,從貞觀元年開始,幾乎年年都有大水、霜禍等災害,部分流民湧向長安。
青壯年還好,靠在城內打短工也能勉強尋得住處,有本事的過年時還能改善伙食,而老弱病殘則不同了,多靠行乞度日,居所也不定,眼下已到冬日,日漸寒冷,官府總算收拾出破敗院子供他們入住,但吃飯卻依舊成問題。
佛家明面上講究普度眾生,出家人要慈悲為懷,在寒冷的冬天看見有人受苦,自然要施以援手,以大興善寺為首的皇家寺廟在元日前後會施“藥食”給吃不起飯的貧苦人家。
莫文遠在寺廟多年,當然知道施“藥食”背後的含義,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拉攏信徒的手段,但在他看來,甭管目的如何,有此舉動對貧苦人是大好事。
他與李三娘提要不食肆施些吃食給貧苦人,後者欣然同意,李三娘佛系信教,平日裡見不得多虔誠,但卻很同意佛家做善事的教義,只要不觸及她利益點,就會很願意做些幫助別人之事,給窮人施捨吃食,在她看來是件好事。
有了兩項安排,莫文遠變得更加忙碌,天不亮便被中黑羊載著前往大興善寺,幫忙熬粥。
……
僧人施粥不叫施粥,而叫做予人藥食。藥食又作藥石,取療病之意。按照天竺的佛教教義,僧人應該過午不食,但唐國的僧人不僅要下地勞動,還要做小買賣,若一天只吃早餐,肯定會低血糖暈倒,他們加了晚餐的“藥食”以療餓病。
不了在堂前看見莫文遠,立刻湊上來問道:“今歲莫小郎君準備熬何粥?”在莫文遠沒參與施藥食活動之前,大興善寺施的一直是米混雜糧的雜糧粥,各種穀物混在一起燒,勝在水少粥厚抵飽,味道上實在沒法稱道。
莫文遠來了之後,情況卻大變,且不說他自費在粥中加上補氣的食材,甚至加點油渣碎肉進去,光是經由他手熬製的粥就比興善寺的一鍋燉好吃不知道多少倍。僧人提供的藥食管飽,而莫文遠做的粥,就在飽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多出了享受的成分。
為了一年享受一次,流民們總會在前輩的指導下早早端著碗到大興善寺的山門前排隊,為的就是在經過慘淡的一年後體會微末的幸福感。
“今歲我欲熬製甜粥。”買到便宜沙糖後,莫文遠就很捨得用糖,甜品都能做得,甜粥自然是信手拈來。
不了好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