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
兩人還在說閒話,忽然,醬油鋪的夥計跑過來面帶驚喜之色,莫小狗看後知道定發生了大事,讓他緩緩再說。
“店內剛來了一筆大生意。”
“什麼大生意?”莫小狗好奇,他們賣醬油講究的是細水長流,靠買家數量取勝,誰叫一勺醬油只要一文錢,即便是一瓶錢六文,也掙不了多少。
“剛才來人說要定六千貫的醬油。”
“多少?”莫小狗傻了,趙二孃也驚呆了。
“你是不是說了六千貫?”趙二孃問道。
“確實是六千貫。”夥計宣佈道,“而且是每個月都要六千貫。”
……
莫文遠回家前沒有同莫小狗他們說,甫一進門就看見兵荒馬亂的場景,莫小狗抓著店夥計盤問道:“醬油可夠?”
“夠的夠的,醬油耐放,之前又是隔兩旬就醃製批大的,每月供應不成問題,但市民買得也多,還得多做。”
“多做就多做,先把最近的供應商就行了。”
莫文遠的眼睛變成了疑惑的豆豆眼,他和中黑羊對視眼,都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按理來說他們鋪子的醬油是管夠才對,莫小狗怎麼擔心不夠了?
“阿兄可出何事?”莫小狗不是他嫡親的哥哥,然兩人從小一塊長大,莫文遠早就把他當作哥哥看待,兩人之間以“阿兄”“大郎”稱呼。
“大郎,你回來了?”莫小狗驚訝極了,“羊也回來了?”
中黑羊咩咩咩咩咩打過招呼。
“醬油怎會不夠?”莫文遠迷惑極了,“不是做了許多?”
莫小狗滿面紅光,心情極好:“你來得正巧,昨日店中接到大單,言是要買醬油,每月六千貫。”這生意實在是太大了。
莫文遠跟慧遠和尚呆久了,政治直覺也很靈敏,聽見每月六千貫心下已經有了猜測,怕不是官府出面買醬油,向各地駐紮士兵供應的,若真像他想的一樣,六千貫只是個開始,以後供應的怕只會更多。
唐朝軍隊的糧食供給主要是由穀米和醬菜組成的,穀米不用說是賦稅的一部分,國家可以直接供應,而醬菜的來源成分就比較雜了,有部分是相關手工業部門的人制作的,但還有大量是從市場上收購的。
軍隊的醬菜需求量很大,後世《全唐書》有記載,在安南駐紮的將士只有五百人,而他們一年的醬菜開銷將近六千貫,手工業部門的製造速度跟不上消耗速度,市場成為了醬菜的主要來源。
依次類推,醬油目前是獨門技術,官府是沒有掌握的,而當今聖上是好皇帝,自然不可能說是為了小小的醬油就勒令他們交出製作方式,購買成了唯一的途徑。
莫文遠想想也是,相較於豆醬、菜,醬油的調味作用並不輸給以上兩者,而且味道更佳,還善於攜帶儲存,真是行軍路上調味品的不二選擇,更加重要的是價格便宜,醬油的開支勢必會小於購買醬菜等等。
總而言之,醬油的前景廣闊。
莫文遠想畢慎重道:“此生意阿兄你定要上心盯著,做好了前途無量。”
“我省得。”
……
莫文遠想知道自己對醬油去路的揣測對不對,所以到熟悉的地方打探訊息,他最熟悉的,也是訊息最靈通的地方就是大興善寺了。
大興善寺的僧人見到他都很高興,有不少相熟的僧人上前同莫文遠感嘆道:“莫大郎,醬油真是好東西啊!”他年歲漸長,已經勉強脫離了“莫小郎君”的範疇,再加上寺廟中的僧人向來敬重他,就乾脆改口叫莫大郎了。
“吃得高興就好。”
“可不高興?那醬油真是神了,便是最常見不過的白蘆菔用醬油燒燒都透著一股子的鹹香味,雪白的蘆菔肉都被染成了褐色,鋪在雪白的大白米上,還能留下醬汁的痕跡,我先前用筷子在蘆菔上戳洞,洞水靈靈的,筷子尖都染上了味。”光靠一盤紅燒白蘿蔔,他能吃好幾碗飯!
莫文遠觀他模樣,心說難怪和尚胖了不少,就著紅燒的素菜主食吃多了,能不胖嗎?
他沒有先去找慧遠和尚,反而是跑到了大興善寺的堂前借用廚房,給觀音菩薩做供奉。莫文遠很誠懇,而且他言必行行必果,每月定給菩薩送上一次供奉,菜色精美,外觀如同藝術品。
譬如蘿蔔,他自己吃就切塊,但給菩薩的,非要秀雕工雕個形狀出來,上次更是雕了小型的菩薩像,惹得揚州大明寺的僧人稱讚連連,認為莫大郎非常虔誠,佛性十足。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