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物美價廉,最便宜的雞蛋粉絲一碗才三文,貴些的鴨血粉絲湯一碗五文,便是上好的饅頭一枚都要兩文錢左右,粉絲抵飽,定價便是尋常人家都能接受。
此價格在沈煜等人眼中更不必說,幾乎說得上是“廉價”,放在別家店,他們是不會買的,但在李三娘食肆,他們皆“紆尊降貴”,欣然買之。
碗用的是店裡的碗,郎君們毫不在意形象,擼袖子端碗,健步如飛,衝入酒肆,碗哐噹一聲落在桌面上,湯汁沒灑出來。沈煜很機智,拿到粉絲先喝大口湯,等水平面低下去後,才邁步子。
未曾嘗試粉絲,沈煜就先被李三娘食肆的鴨湯狠狠刷了一波好感度,按理來說鴨血粉絲湯賣得便宜,在製作過程中自然不可能像是熬老鴨煲一樣,一隻鴨子熬一鍋湯,湯中定然是加很多水了,水多,湯的味道就淡了。但李三娘食肆的湯味道卻不淡,不僅不淡,還又香又濃。
莫文遠比較機智,現代全聚德北京烤鴨館之類的見多了,他也大略知曉美味的鴨湯是如何吊出來的,整隻的鴨子是要加的,若實在沒有,剃乾淨肉的鴨骨架也是熬湯的好材料。他們一口大鍋中有一隻鴨子,還有好幾副拆得乾乾淨淨的鴨架。
沈煜捧著一碗湯,如獲至寶。鴨架的威力是無窮的,奶白色的湯鮮美無比,肉已被熬製酥爛,用勺子攪拌便能撈出細細碎碎的鴨肉,翠綠色的蔥花漂浮在湯麵上,偶爾還能看見鴨血鴨肝沉沉浮浮。鴨血與鴨肝的顏色本不是很好看,但有了白湯香菜與蔥花,就有了別緻的味道,視覺效果來看相當驚豔,尤其是拿到湯時,蔥花碎香菜在湯正中心堆出了尖尖角,沈煜當時就被樸實的美感折服了。
粉絲粉絲粉絲,是時候吃粉絲了。
他挑起兩根粉絲,心道狀似餺飥,就是顏色不搭好看,不黑不白灰濛濛的,很不符合沈煜的審美。但既然是吃的,味道才排首位,顏色都要靠後站,於是他徑直將粉絲條條塞入口中,刺溜一聲,整條都吸進嘴巴里了。
好勁道!
q彈的口感從咬斷第一根粉絲的剎那就俘虜了他的心,鮮美的湯汁同本身無甚味道的粉絲融合在一起,很難形容綠豆澱粉與鴨湯產生了什麼化學反應,他只覺得又香又鮮,鴨湯醇厚的香味在口腔中盪漾,香蔥與香菜的味道進一步綻放,鴨血與滷好的鴨肝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口感,前者的味道淺淡,而後者已經被獨門方法滷成了深灰色,越嚼越香。
“刺溜——”“刺溜———”“刺溜——”
吸粉絲的速度來越越快,他的表情也越來越滿足。
鴨血粉絲湯真好吃!
……
莫文遠要處理的事是綠豆的推廣,想要粉絲量產就需要原料綠豆,他覺得找人種植綠豆再收成製作粉絲並非長久之計,所以莫文遠幹了一件很大膽的事。
他將粉絲的製作方法傳給了種植綠豆的老農。
老農信佛,對莫文遠有天然崇敬,他居住在長安城郊,自也聽說過李三娘食肆新吃食的傳聞,認為製作粉絲是很重要的技術,連連搖手道:“使不得使不得。”李三娘僱傭他種地,給的米糧不比其他人家少,他自認為能被李三娘僱傭已經是得到大恩,三娘高義,除她之外還有誰願意僱傭信任流民?
李三娘食肆有好些人是流民出生。
莫文遠笑道:“此法並非什麼了不得之事,而且我還有事想要委託給您。”
老農具體名為何,莫文遠是不知道的,他自稱為陳四,莫文遠便喊他陳伯,聽他話後陳伯立刻道:“且別說是委託不委託,直接吩咐我便是,莫大郎太客氣了。”
“我望陳伯同周邊各農戶說說,若誰家願意種半頃田地,便傳授其做粉絲之法,種出來的綠豆我等也會收購。”
“距離新一輪種豆季還有三月有餘,望陳伯可以多通知些人種豆。”
半頃就是五十畝,這數字單看不少,看若按家家戶戶算卻不是很多。唐代均田制規定,凡男子十五以上,每人授給種植穀物的露田四十畝,女子二十畝,若家中有奴隸或耕牛則會有更多土地,此外還有些其他零碎的分田,有五十畝地對大部分家庭來說都不是事。
而且莫文遠摸得很清楚,這年頭掌握一門手藝比種田還要重要,這就是為何掌握了釀酒、釀醋之家會比其他人家富庶不少,粉絲上市後已有風靡長安城的趨勢,外地行商也紛紛求購,還有些人家從三娘食肆買了乾粉絲回去熬湯,或者乾脆做小生意。
餺飥攤子上有種新吃食,就是把餺飥連同粉絲一同下鍋,很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