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獨當一面的廚師在食客用餐之餘, 總是會在酒樓中走兩圈,看諸位客人的反應, 只有深入人群之中, 才能切實感受到自己做菜的水平高低, 是符合食客的口味還是不符合食客的口味。
本來,涮鍋的技術含量並不比佛跳牆之類的大菜更深, 甚至差得很遠,但莫文遠很想知道自己精心調配下的辣鍋會得到怎樣的回應, 在確定上市之前他已經召集了很多人嘗試,有他的徒弟,有中黑羊,有鶴十六還有店裡的夥計, 便是不怎麼會吃辣的人都一邊吐舌頭一邊連連點頭, 告訴他此湯味道甚妙。從未嘗試過的辛香味在食客的腦海中盤桓,吃著吃著鼻涕就刺溜刺溜從鼻孔中湧出。
莫文遠在酒樓中逛兩圈,發現絕大多數的食客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點了辣鍋, 有的是吃著吃著受不了了,拼命喝水,筷子無奈地伸向了清湯鍋或者羊肉湯鍋, 還有些諸如王蔚,已經成了香腸嘴卻還在堅守崗位。
聽見了王蔚的問題, 他很高興,此湯的配料可是莫文遠的得意之作,在缺少辣椒的唐代調配出令他自己相對滿意的辣湯, 只要是現代的廚子就知道有多困難,所以,即便他知道王蔚對食材、辛香料的瞭解並不深刻,也願意同他說上一說。
他不遺餘力地稱讚道:“王郎好問題,一下子就抓到了此次上新湯品的關鍵之所在。”他感嘆道,“此辣湯可是我的得意之作,毫不誇張地講,除非是對辛香料很瞭解,否則絕對無法分辨出湯中關鍵一味料。”
“關鍵的料可不是茱萸?”
“諸位郎君可吃過茱萸湯汁沒有?”
眾人有的點頭有的搖頭,絕大多數還是吃過的。
“茱萸是有辣味,同時在此物中澀與酸兩味卻佔了主流,尋常人便是在湯中加入茱萸汁,也不見多好,反而會因為苦澀味而皺眉。”
王蔚恍然大悟道:“此湯中卻不見澀味,酸味也幾乎沒有,莫小郎君是用了何物消除兩味?”
“並非消除,該說我用何物蓋過了兩味。”
諸位郎君聽著聽著有些入迷,聽知識淵博的人科普總是愉快的,即便莫文遠所說的已觸及他們的知識盲區,對方不快不慢的舒緩語調,通透到人人都能理解的話語卻為他們所愛。
“所以,莫小郎君究竟是用了何物?”
莫文遠禮貌一笑:“可否借我用下公筷?”唐初流行的是分餐制,一般來說分菜涮菜都是用公筷的,可惜各位郎君一腔拳拳涮肉之心,實在等不及公筷涮了再分,就直接上筷子了。
他一開口眾人紛紛道:“請!請!”
“隨意用吧,莫大郎。”
莫文遠靈巧使用筷子,在鍋中撈出了綠油油的,蔥?
王蔚伸手摸摸下巴,覺得不太對,蔥的話顏色要更綠些吧,而且鍋裡不是有白色的大蔥段嗎,既然有了何必再放?肯定不是蔥。
莫文遠宣佈道:“辛辣味的關鍵就是此物。”
“此物可是蔥?”
“你看著它像蔥嗎?”
“有點像,又有點不像。”
討論過後一眾門外漢眼巴巴地看向莫文遠,求這位專業人士給出答案,他微微一笑道:“此物名為香茅,又稱香茅草,是天竺常用的香料。”
“在國內有所應用,不過我還沒見到有人將其用在食道上,便是用了也是醫者將其作為藥物使用。”
香茅,在印度泰國一代有廣泛的應用,是冬陰功湯的原料,咖哩製作中也經常加入香茅提味。
冬陰功湯作為泰國,甚至可以說是東南亞一帶具有代表性並且受歡迎的菜品,已進入中國市場多年,只要是吃過泰餐的人都品嚐過其味道。
就莫文遠的喜好來看,他其實不大喜歡冬陰功湯的味道,他覺得其味實在有些刺鼻,喝著倒是辛辣鮮美,聞的時候卻有股揮之不去的消毒水的味道。
他認可其作為調味料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就個人而言卻很不喜歡它與其它香料搭配後在冬陰功湯中發出的味道。
然而在製作仿製辣味湯時,莫文遠卻是第一時間就意識到了此物,並且將其同茱萸放在一起調味,結果正如他想的那樣,香茅刺激性的香味可與羊湯的味道中和,澀味也被蓋了過去。它香味類似於檸檬,嚐起來卻很刺激,與茱萸結合,可以達到麻痺舌頭,令食客感覺到辣的效果。
其實他覺得湯的香味還是沒有放辣椒來的正,哎,受到時代限制這已經是莫文遠能做到的最好了。
想到這他就驕傲地挺起了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