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頁(1 / 2)

小說:大唐第一廚+番外 作者:浮雲素

莫文遠將其給大明寺的住持看了,對方直言道:“此書可供天下醫師觀,莫大郎既已寫出來,何不以雕版印刷術印之,後作推介?”

“可行?”

“有何不可?”

……

名人效應在每個時代都存在,莫文遠是此時代名人,故他寫的食療書一面世就被醫師醫正醫工們議論紛紛。

唐代醫生等級分明,而收醫生的機構也不是很多,官辦的綜合性部門有太醫署,頒佈醫療政策、培養專業醫生都是他們的工作。

給皇家人看病的則是尚藥局。

民間並無甚機構,有名的懸壺濟世的醫師大多已經被吸納進尚藥局,或者是進太醫署教導學生,真正為百姓看病的,多是技藝不精湛的醫工以及寺廟內的僧人。

寺廟內的僧人有像大明寺住持這般,具有大德大智慧,精研醫術、清心寡慾,無論是在官府間還是民間都很有口碑。

莫文遠之食療方經過了住持的驗證,便算是過了明路,即便是太醫署中地位較高的醫師都不敢輕易忽視,再加上他走的是藥膳食療的道路,這道路雖有先人研究,卻沒有細化到菜餚烹調之法上,只說某種食材具有何作用,如何搭配卻不大清楚。

他竟然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此事傳著傳著,此事竟傳到了聖人的耳中,他在小朝會結束後對身旁大臣道:“可聽聞莫大郎撰寫一書,名《食療藥方》?”

大臣中有的聽聞此事,有的不曾聽說,房玄齡此時年事已高,卻還精神矍鑠,聽聖人言便主動回應道:“是有此事。”

“莫大郎何時改鑽研醫術?”

“以我之見,不算鑽研醫術,此書乃他在空蟬法師協助下完成。”

“可是大明寺的空蟬住持?”

“便是他。”

“如此倒還說的通。”聖人換了一姿勢,“寓醫於食,可真有效?”

“聞太醫署醫師言,書中方子似經過深思熟慮,而其中食材之效用也合乎症狀。”

有沒有效果,他們還沒經過臨床試驗,無法貿貿然給出回答,但是看理論,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聖人點點頭,對身旁侍者使眼色,那人頭低垂,已明瞭了李世民的意思,此番對話結束後必定要找本《食療藥方》呈給聖上一觀。

對話到這,本應戛然而止,但想到莫文遠現在的歲數,以及他所做的利國利民之事,聖人又再起由頭道:“莫大郎行走各處,才華卓絕,又常為利民之事,爾等觀之可要賜官於他?”

唐代選官制度與其他朝代不大一樣,安史之亂前,科舉制度還不大成熟,尤其是貞觀年代,當官一般有三條途徑,本就出身世家大族的高門貴子進宮做官,由科舉出身的寒門子弟,以及地方有名望的人物被招進宮授官。

李世民曾欲授藥王孫思邈之爵位,被拒絕,也曾經試圖拉著玄奘跟他一起去打仗,當然還是被拒絕。

他琢磨了下,以他對莫大郎之瞭解,若是授予一官半職估計還是會得個被拒的下場,但以他之功績,不走過場也說不過去。

兩相糾結下,此事就被耽擱了。

房玄齡知李世民之心事,見聖人問後,眾人紛紛眼神交流,也不說話,便主動開口道:“莫大郎已到弱冠之年,然觀其志向似無選官之志。”

聖人連連點頭,他也是這麼想的。

“以莫大郎之智,將其招入宮,也無甚他可做的職位。”難不成直接進入尚食局給聖人做吃食嗎?雖然李世民想想就有點小心動,但他也知道莫文遠是絕對不可能答應的。

“倒不如任其在民間,待有同西行取糖之相似事,再令他與使團眾人同去,若是此事務,莫大郎應該也不會拒絕。”

聖人聽後心情很好,心道不愧是房相,深知他意不說,還提出了完美的解決方案。他高深莫測一笑道:“如此便好。”

……

《食療藥方》是在江南問世,卻以極快的速度從江南輻射到了祖國的大江南北,不僅是有李三娘食肆的地方,便是無食肆之地,也受到了影響。

火急火燎的凌亂腳步聲從門外傳來,一壯年男子衝進店便對掌櫃問道:“店家店家,可有藥膳賣?”

還不等掌櫃開口就有客官插嘴道:“藥膳自然是有的,也不看看你進的是何店鋪,洛陽城李三娘食肆也,論那藥膳,還有甚店比此地更正宗的。”

開春後,李三娘於洛陽城又開一店,現分店已經遍佈大江南北,即便是那荒蕪偏遠的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