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頁(2 / 2)

小說:大唐第一廚+番外 作者:浮雲素

州城,都能買到李三娘家的醬油以及醃菜,像是長安洛陽這種大城市,一家店已經無法滿足客觀的需求,只能令覓他坊,再開一店。

《食療藥方》問世後,先是各地的醫工寺廟知曉此事,紛紛入書肆搶購此書。

按理來說,平民百姓與書是無太大關係的,即便是在繁榮的唐代,百姓的識字率已久很低,然而誰讓《食療藥方》並不僅僅作為書傳播,而是直接入了各地的大小俗講地。

傳唱的時間久了,就算是黃口小兒都能唸叨兩句“冰糖雪梨治咳嗽”了。

《食療藥方》中的菜,被編成了朗朗上口的兒歌段子,什麼羊肉加橙皮桂皮白蘆菔,又或者是橘皮橘肉加大米熬粥,百姓們從各處聽到後都在心中琢磨,這他們也能做得啊!

雖說那俗講僧說的好好的,言這些方子只能調養身體,不能速速治病,但尋常百姓身體都結實,偶爾患病都是天氣忽然轉涼嗆咳之類,需要的就是此方子,橘子梨子之類水果的價格不高,比請醫工低多了,而且找了醫工還不一定能治好。

唐代的民間醫工並不是很靠譜,他們的醫療手段與中世紀歐洲放血療法有的一拼,經常是哪裡不舒服了就上艾灸。

艾灸之做法,是把艾絨點燃後往病人的經絡穴位上燙烤,烤的時候經常能聞到烤肉的氣味,時人相信只有在病體上燒出瘡口,使其流膿潰爛,才能帶出病根。

此法很容易造成感染,而且也非常痛苦。

百姓們衡量一下,還是食補來的靠譜點。

李三娘進屋時又看見了自帶鍋碗瓢盆來買藥膳之人,此情況她已見怪不怪,自打兒子寫出那書之後,世人便以李三娘食肆的膳食為正統,常有人買。

大街小巷也多出了不少沿途叫賣的攤販,都說是按照《食療藥方》中的方子熬製的粥飯。

三娘目不斜視,正欲往前走,忽然看見今日買藥膳之人中竟然有人很是眼熟,便停下腳步道:“王郎何故在此?”

王蔚嘿嘿笑道:“我欲買羊蠍子湯回去吃。”

“羊蠍子湯,莫非王郎也氣血不足?”

“非也非也,不過是嘴饞,覺得那湯好吃罷了。”

李三娘聽後鬆了一口氣,又隨即道:“即便是好吃也不能多吃,王郎可還記得前些日子有客官在店中面紅耳赤,鼻淌鮮血……”

總有些人不聽勸告,把藥膳當飯吃,而且什麼滋補就吃什麼,時間久了,即便沒有虛不受補,也吃出毛病來了。

“我省的,我省的,三娘放寬心。”

待李三娘走後,排隊之人中尚且有人閒談:“聽聞那勸善坊中李寡婦有一子,最近怕是中了怪風,日日嗆咳不止,吃了好些偏方也無用,在聽俗講後,日日做冰糖雪梨,給其子喝,連續數日,咳嗽竟大好。”

“食療方子竟真有用?”

“用處總是有的,只要對症吃,總能有所改善。”

“那李寡婦據說還特意去白馬寺言是要給莫大郎掛長生牌位。”

長生牌位是給活人立的牌,多是給恩人立的。

“立不立倒也無妨,不是說莫大郎乃是佛子,又娶天上女仙,遲早是要回過神位的。”

……

李三娘獨自在洛陽忙活,卻也不是不關心兒子,相反她關心得緊,隔三差五便給莫文遠傳信。

人世間的傳聞流言,她大多聽過,然而卻沒有幾相信的,她心道:說我兒生而不凡我是信了,但那天上女仙,顯然就是胡謅出來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