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慧遠和尚。此次俗講會他竟親自出面,眾人無不震驚。
“卻說莫大郎同使團眾人行至龜茲國後,此國國王設宴招待使團眾人,於宴會中他提及莫大降服蠃魚一事,言都延城附近有一精怪……”
此俗講眾人之前不曾聽過,再加之慧遠和尚言語極其精妙,還描繪了沙漠中龜茲國的風光,眾人更是聽得津津有味,連在俗講開始之前買的小食也忘記吃了。
李三娘更是專心致志聚精會神,想知道自家大郎是如何處理畢方,有沒有受傷。她雖知俗講內容會經過一定的藝術誇張,但慧遠和尚寫的本子一貫寫實,還挺有保障。
過了大半時辰,俗講終於進入末端,只見慧遠和尚輕咳一生聲,那咳嗽聲宛若驚堂木,把聽眾從俗講建構的世界中抓了出來。
“只見那羊身形大漲,張開血盆大口,將逃竄的畢方鳥吞入腹中,此舉非神獸不可為!”
俗講結束眾人散場欲離開,慧遠和尚編寫的本子實在是好,故事也異常精彩,聽過之人還在議論紛紛。
“聽說那孔雀明王也曾將西天如來佛祖吞入腹中,若以此舉看來,跟隨莫大郎之羊定然是神性深厚,否則怎會能身形暴漲吃畢方鳥?”
“我卻聽說神佛是不殺生的,畢方鳥雖引來火事,貿然吞吃可有違天和?”
“此言差矣,佛家都有怒目金剛一說,便是玄奘法師在降妖除魔時都有怒目金剛之像,羊吞吃害人精怪此乃善舉,有何不可。”
“我倒是曾見過那羊,常跟隨莫大郎左右,吃他所做美味吃食,聽食肆夥計說此羊甚妙,一根舌頭比人還要精,非味美吃食不得食。”
“那豈不是說明畢方肉滋味甚美?”
“便是甚美了,難不成你能弄塊吃吃?”
“這倒也是。”
李三娘聽過俗講之後卻萌生出點別緻想法,她就是莫文遠的阿孃,有關兒子的俗講自是願意聽的,更何況與他有關的俗講越來越多,都能形成一個系列。
在此之前能夠形成系列的俗講就只有玄奘法師,而有關玄奘法師的故事,已不侷限於僧人俗講,百戲藝人也能說得,更有些以嘴皮子為生之人,在茶水攤旁賣藝,說的就是此故事。
在唐代,百戲已經有了初步發展。
能夠將食肆開大,李三娘比別人多不少妙思是肯定的,此刻她就將主意打到了俗講上,你說這寺院舉行俗講,如此受人歡迎,引得大批人遠道而來專門聽講,若是把僧人搬到酒樓中,豈不也能吸引更多食客?
而且若是在酒肆中講莫文遠之事,令更多人知道她兒之威名,便是白倒貼錢,她也是同意的。
且別說她估摸著根本不會白倒貼錢。
她有了主意後就直接找慧遠和尚說了,慧遠聽後還略有些吃驚:“在酒樓中進行俗講?”
李三娘怪不好意思的:“並非是讓您這般德高望重的僧人來,我觀大大小小寺院有不少俗講僧人,年紀正輕,俗講技藝也不是很利落,但凡身懷技藝之人,想要將其熟練運用,都要多練幾回,我想請年輕的講僧到酒肆中說些大郎相關的俗講。”
“當然,給師傅們的供奉是免不了的。”
慧遠和尚聽後也不免心動,李三娘說得確實很對,掌握俗講技藝的僧人並不是很少,但能真正登臺的卻不多,而且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缺乏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