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頁(1 / 2)

小說:大唐第一廚+番外 作者:浮雲素

沈煜悲憤道:“沈煜啊沈煜啊,我是沈煜啊!”

王蔚細細聽了,從聲音中判斷此人確實是沈煜, 他認清人後大驚道:“沈郎,你怎變成這樣子了?”

沈煜聽後更不高興了,我怎麼了,我不就胖一點了嗎,當年李三娘食肆才進洛陽你不也是胖了,還不是這兩年間各地風裡來雨裡去地跑才變瘦了些,好傢伙現在竟然來嫌棄我了,長安城裡胖的可不止我一人,怎就單單歧視我?

一兩分鐘的功夫,他腦海中轉過千萬思想,就沒啥想法讓他高興的,最終他淡淡道:“我變成何樣了?”

王蔚伸出一根小手指:“好像胖了一……”

一些?

沈煜故作滿不在乎道:“不過就是豐腴了點,這不是莫大郎回京師了,店中多了不少吃食,別說我豐腴了,就是我阿爺阿孃侄子侄女阿兄嬸子也都豐滿了。”

王蔚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吃多了,怪不得豐滿了。

他假咳道:“我來京師不就是為了吃,能讓你變得如此,證明莫大郎做得吃食美味。”他頓道,“我原準備喊你一同去吃,既如此我就自己去吧。”

“不可。”沈煜伸手道,“我還是一同去吧。”

王蔚:“……”

……

在王蔚同沈煜往李三娘食肆來時,莫文遠正在思考如何推出重陽節大禮包。

九月九重陽節在現代不是很受重視,但在唐代卻很受郎君們喜愛,登高、菊花、茱萸三件物與重陽節息息相關。不僅是他們李三娘食肆,其他食肆糕餅店也在此時各顯神通。

重陽節是有特色吃食的,是種在蒸鍋中蒸熟的米糕,這種米糕是灰綠色的,由蓬草與黍米攪拌在一起做成的,被稱為蓬餅。

除此之外還有些麻葛糕、米錦糕之類的吃食。所有的吃食都是糕,因為糕與“登高”的“高”諧音。

除了糕之外還有酒,酒水有兩種,一是“菊花酒”二是“茱萸酒”。

這些糕與酒店裡店裡都是有賣的,糕店酒肆都會趁此節日撈上一筆。

莫文遠冥思苦想,糕糕糕糕糕,有甚糕又好吃又要有重陽節的寓意,他一時半會兒還真想不到。

店中思考此事的也不僅僅只有他,前兩年莫文遠不在店中,便是一眾糕點師傅湊在一起討論的,若算單純的中式糕點,最專業的就是錢棉,他從小學的就是麵點,對各種重陽糕的做法了熟於心。

“前兩年做何物?”

“做的物件多了,都是些蒸糕,不過是在氣味形狀上做點功夫。”錢棉還挺謙虛,“有一物,在世家郎君以及富商間賣的不錯。”

“何物?”

“師父且等我們把模具拿出來。”

另一打下手的廚子小心翼翼搬出一大木盒,外表不顯,莫文遠開啟看了內裡才發現其中的天機,他的徒弟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了雕刻師父,刻了朵立體的菊花出來,絲絲縷縷根根分明,光看那精細的花瓣他就能想象到最後的成品。

莫文遠饒有興致道:“那填進去的麵糊糊是怎麼做的?最後又怎樣保持菊花的模樣?”

菊花的花瓣很多很細,如果是軟綿綿的蒸糕,一放在盒子中就會被壓趴,莫文遠的經驗很豐富,看一眼就知道此“花”的價格賣的不便宜,並且定有禮盒配合包裹。即如此,花的花瓣是萬萬不能被壓倒壓塌的。

“師父您有所不知,這花也是有花梗的。”他把盒子翻過來,“花梗的位置被做成了平面,將此平面放在盒底,便不大會破壞花瓣。”

“花瓣的材料我嘗試過很多種,頭次為了保證硬度,直接把花扔油鍋裡炸了,結果發現硬度有餘,柔軟不足,很容易被磕碎。”

“然若用粘糕做了,又會過於柔軟,撐不住密密麻麻的花瓣,花瓣整體下垂,花沒有型。”

“最後你是如何做的?”

“多虧洪家姐妹指點,我用烤法將其烘烤至酥脆,如此雖不能說是萬全的糕,但同時具備滋味與外形兩點,此糕價格甚貴,卻買者眾多,絕大多數人買的都是菊花的意趣。”

說到這他竟然還有點沮喪:“若是師父定會兼顧意趣與口味,我等尚且不及。”

莫文遠聽此哂笑:“你未免將我捧得太高了些,便是我做重陽糕,也是先緊意。”他挪揄道,“此節日與其他不同,登高望遠遍插茱萸的都是那些文人墨客、有閒情逸致的公子哥,既是賣給他們,口味倒不是第一份的。”

只要做的有詩性不愁沒有人為此賦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