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1 / 2)

小說:大唐第一廚+番外 作者:浮雲素

忽如其來的問詢聲終於把王復願從美食的回憶中拽了出來,莫小狗道:“王老伯,今日是要甜的,還是要鹹的?”

他手持一綁了木條子的大鐵勺,王復願趕忙把陶碗遞過去道:“要薑汁的。”

勺子哐噹一聲,在陶碗邊上磕了一下,滿滿當當一碗豆花被送回王復願手中。老兒趕緊抱著碗走回家,健步如飛,遲一點,他的孫兒又要鬧騰了。

……

8歲的莫文遠和其他小孩兒不太一樣,長安城中百姓生活殷實,這歲數的孩子雖能幫家裡做點事,十個中有九個卻都是人嫌狗憎,邋里邋遢。

但他不一樣,五官精細又不女氣,還因常年出入寺院,舉手投足都帶著一股不緊不慢的禪意,讓現代的年輕女性看了,準是要被拉在懷裡揉搓的小正太,長得好看又有氣質。

更不要說莫文遠小小年紀卻已經承擔起了小半個家的重擔,在三娘食肆中忙上忙下了。

李三娘與莫文遠蹲在院落裡,看發酵好的水面筋。

三娘道:“再過幾日就是寒食節,你之前說的新式吃法,可能做得?”她囑咐道,“新菜要放得住,起碼要能過夜。”

莫文遠道:“阿孃放心,就現在的天,別說是過夜,幾日都能放的。”

寒食節禁菸火,別說是百姓,就是達官貴人在節日當天都只能吃冷食,食物大多是前一天晚上做好,擺到第二日吃。

也就是說,能放得住,涼了也好吃,是寒食節吃食的兩大特點。

他又道:“今次做的本就是冷盤,寒食節吃剛好。”

李三娘對他一貫放心,但她還是忍不住問道:“今晚的飯桌……”

莫文遠道:“自是多一道新菜。”

聽了滿意的答覆之後,李三娘精神抖擻往門口走了,今日僧人會送一批南豆腐過來,她要看看質量如何,在院內磨蹭,完全就是為了新菜。

當年莫文遠復原出豆腐後,興善寺的僧人也很快習得了做法,他們自產的豆腐不僅能夠保證內需,還能劃出一部分以供買賣。

作為技術復原者,莫文遠也從僧人那裡拿到了不少好處。

現在李三娘食肆的生意越做越大,若自家手工做豆腐,完全跟不上消耗速度,便改為了興善寺供應。

好在僧人們手藝精湛,做出來的豆腐質量同莫文遠做的相差無幾。

豆腐要靠他們,其他豆製品卻只能自己動手,小半年前他終於從食神系統中換了生烤麩的製作方法,在經歷了尋找材料替代品,不斷嘗試作法等種種挑戰之後,他終於做出了完美的成品。

[任務:製作生烤麩(1/1)]

[獎勵點:50]

已能透過售賣吃食掙錢的莫文遠一點都不在乎區區50點獎勵點,他更加在乎的是自制生烤麩成功的訊息。

捏著被陽光曬到鬆軟膨脹的生烤麩,莫文遠幾乎要熱淚盈眶了,他這個滬菜廚子,終於可以重操老本行了!

……

莫文遠為寒食節準備的冷盤是著名滬菜四喜烤麩,食材上除了金針菇還未出現之外,筍、木耳、香菇、花生米都很常見。

木耳香菇是一早就泡發好的,等把烤麩洗淨捏幹水分之後,他便把蔬菜倒在砧板上,切成細細長長的絲。

隨後便倒油熱鍋,只見莫文遠三下五除二就把蔬菜炒熟炒扁,放到一旁備用。

唐朝很少用到炒的技術,平時多用蒸煮烤法,莫文遠用的鐵鍋還是專門找鐵匠打的,以前他們家只有鼎。

莫小狗正好路過廚房,聞著菜香眼饞道:“可以吃了?”

莫文遠頭也不回,殘酷無情無理取鬧道:“現在還不成,再過一個時辰開飯。”

莫小狗很委屈,心道還有一個時辰開飯,你現在就炒菜作甚?難道你不知菜香四溢,會把我腹內饞蟲勾出來?

在灶臺前莫文遠是獨一無二的王者,他決不允許有人提前偷吃,莫小狗再餓也只能走了。

第二次加油,莫文遠將大小適宜的方形烤麩全都下鍋,他利索用鏟子翻動烤麩,甚至還耍把式顛鍋。說來也怪,他的力氣遠遠大於同齡人,厚重的鐵鍋成年人都不一定能單手舉起來,他卻顛鍋顛得駕輕就熟。

翻炒後,烤麩的表面變成了誘人的金黃色,莫文遠加入醬清、鹽、飴糖進行調味。

想到這他就要長嘆,沒有醬油他已經認了,反正假以時日定能攢足夠積分從系統中換取醬油的製作方法,但他萬萬沒想到,這時代白糖竟然還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