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出現!
可用的糖只有麥芽糖!這給莫文遠做菜提高了很大難度。
醬清與液體狀的糖結合在一起,勾芡成為香味濃郁的醬汁,醬汁掛在烤麩表面,如同流淌的黃金蜂蜜,鍋鏟稍微移開一點,就拉出了長長的絲線。
已經炒過的蔬菜再度入鍋,吸足了醬汁的烤麩顏色變深,接近於深棕色,每當鍋鏟下壓,濃郁的醬汁便從蜂窩狀的小洞中流淌而出。
烤麩最完美的狀態呈現在廚師眼前,美味多汁。
晚餐不用說,就這四喜烤麩,全家人都吃的呼啦啦,餐桌上不聞說話聲,只聽見筷子與碗相撞發出的清脆聲響。
飯後莫文遠對李三娘道:“明日我去興善寺一趟,順便帶點烤麩給各位師傅嚐嚐。”
……
幾年下來,莫文遠已成為大興善寺中不可缺少的一員,就連常來聽講經的善男信女都知寺中有名小師傅頗具慧根,卻不知因何緣故尚未剃度成沙彌。
哎,恐怕是時候未到,假以時日小師傅定能成為高僧。
莫文遠:不,不存在的。
門口掃地的小沙彌見莫文遠來了,笑道:“莫大郎,今日又帶什麼好吃的來了?”
莫文遠手提木桶,四喜烤麩太多他乾脆裝大桶裡帶過來了,他道:“你晚上快些去吃飯不就知道了?”
小沙彌感嘆道:“你一來,今日飯點又要搶了。”
寺廟裡的大和尚是分餐制,他們這些小的,就跟學校裡的小學生似的,菜先到先得,最後去的只有殘羹冷炙。
小沙彌心說今兒得跑快點。
莫文遠先把四喜烤麩送到後廚,然後找幾張碟子盛了後先給兩位師傅送去。
與他接觸最多的是慧遠慧智兩位師傅,慧遠不用說,整一生活導師,小到借書講解經文,大到同李三娘店的買賣都是他管的。
慧智不常見,但每次找他,對方總會教給莫文遠一點拳腳功夫連同“戲法”,幾年下來他覺得自己遇見妖怪應該也能跑掉。
但長安城中各種和尚道士鎮守,他一次妖怪都沒見過,真是可喜可賀。若不是還要看慧智師傅變戲法,莫文遠都覺得自己活在正常唐朝了。
而不是神話版本的。
慧遠吃了一口四喜烤麩,充滿幸福感地嘆氣:“著實美味。”
莫文遠卻道:“還不夠入味,特別是糖,若飴糖的溶性更好點就妙了,現在不過是以湯汁混合掛在烤麩皮上,甘味還沒有滲入豆皮中。”
慧遠聽他所言,摸摸自己下巴道:“我聽說天竺有一種糖,狀若鹽粒,色如血……”
莫文遠:???
天吶這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頭!
原來這時代竟然有紅糖嗎?
太令人驚訝啦!
蔗糖與飴糖區別很大,且不說顏色粘性上的不同,對廚子來說,兩者味道上的區別才是最重要的。雖然都是甜,但相較於蔗糖,麥芽糖的甜度低,觸及味蕾時無法直接將甜味輸送到人的大腦,需要細細品味才能察覺,而蔗糖,那是入口即化,舔一口就覺得甜。
現代人做菜用的都是白砂糖,也就是蔗糖。
見莫文遠目光炯炯,盯著自己,慧遠略感不適,對他道:“此事你還是去問慧智吧,天竺的糖我也是從他口中聽說的,瞭解不多。”
他雖知自己身為僧人不應貪圖口腹之慾,卻還忍不住問道:“爾急迫至此,紅糖能起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