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1 / 2)

小說:大唐第一廚+番外 作者:浮雲素

“其中,將吃食送往洛陽的最多,江南地帶的人偏少些,但若我沒記錯,待天冷下來時,還專有行商來食肆買麵筋送往江南。”

“今日天氣逐漸回暖,吃食易壞,買的南人才少了些。”

莫小狗比較憨,沒聽懂李三娘的意思,倒是趙二孃已經陷入了思考,而莫文遠對他阿孃無比了解,早就知道她很有商場鐵娘子的風範,便直接道:“阿孃你的意思,是想在洛陽江南等地開店?”

李三娘見莫文遠能夠接上自己思路大喜道:“不錯,我欲先在洛陽開一店。”

有需求就有市場,李三娘雖無法將抽象的概念形成具體的理論,卻已明瞭其中道理。她考慮的點有很多,一是洛陽城中百姓富庶,店開了之後不愁無人問津;二是洛陽距離長安很近,快的話幾日就能打來回,頭一次開分店,還是選個能夠照應的地方比較好。

她前些日子還同前來購買麵筋的洛陽人聊天,對方言現在洛陽城中雖有豆腐賣,卻從未出現過麵筋等物,定時長安城的特產。

豆腐的製作其實不難,只要有心學,就能學會。

李三娘店中的豆腐都是從大興善寺買的,自不會好為人師,用賺錢的時間傳授技法,事實上,現在傳授技法的反而是和尚。

和尚已經同豆腐捆綁在一起了。

開始是大興善寺的和尚外出雲遊,要知和尚雲遊除了化緣之外,還經常要做點小買賣賺取盤纏,尋常是幫人講經做法事,在寺內習得豆腐做法後,不少人云遊至外地,便做些豆腐賣了以換取路費。

現在僧人云遊,除經書與缽之外,還有一樣是必帶的,那就是酸湯。

開始只有大興善寺的僧人習得作法,在雲遊過程中僧人又將做法傳遞給了當地百姓,又或者是留在了當地的寺廟,隨著僧人走的地方越來越多,豆腐也流傳開。

即便是江南或者更遠的城市,都出現了專門的豆腐坊,有的是百姓開的,有的則是寺院開的。

價格雖有浮動,但總歸不會高到離譜,比肉差遠了,大多是一塊一兩文,有些貧窮地方也能以物易物。

肉價高,普通百姓吃不起肉,卻能買豆腐夾菜。豆製品中所含營養高,口感又與肉相似,上到達官貴人,下到平民百姓都很喜歡。

莫小狗終於反應過來道:“嬸嬸欲在洛陽開店,院落地址要帶去的夥計可都選好了?”他對李三娘有股天然的崇拜,對方說什麼只要做便是,嬸嬸說的一定是對的。

李三娘道:“正欲著手準備。”她道,“依你們之見,這店是開的得還是開不得?”

莫文遠與莫小狗異口同聲道:“當然是開得的!”

洛陽開店一事,就這麼定下來了。

到洛陽開店,絕對不是一件小事,需要做很多前期準備,愛操心的莫文遠暫時將自己的尋找蔗糖計劃放在一邊,跟著李三娘忙東忙西。

李三娘先列了一個計劃表:“在洛陽置地,開店,帶熟練的夥計過去……”都要逐一安排。

莫文遠提醒道:“去之前還要考察洛陽當地的豆腐店,貨比三家,選擇供應商。”

李三娘絲毫不覺得麻煩,她興致勃勃,全身上下都是幹勁,琢磨一番過後李三娘道:“看樣子還要往洛陽跑幾次才行。”她眼珠子一轉道,“大郎,下次去洛陽,你與我同往吧。”

莫文遠出過最遠的遠門,就是到長安城外的田野掃墓,忽聞要去洛陽,他睜大眼睛道:“我?”

李三娘越想越覺得帶兒子出門是個好主意:“京中的生意教給小狗他們我也放心,他與趙二孃是一對,若有事也能開誠佈公商量,你年紀尚小,卻能幫我做許多事,不說別的,單單就看豆腐品質,還有人眼睛能比你尖?”

她的兒子,很是頂用。

莫文遠人小,操的心卻多,他本就擔心李三娘一介女流獨自在外,現聽說自己能幫忙,連連答應道:“成,下回我與阿孃你同往。”

……

莫文遠習慣未雨綢繆,去洛陽前便開始打聽訊息,洛陽城中豆腐價幾許,品質如何,哪家店的豆腐賣得最好?

他的訊息有天然來源,寺廟的僧人喜好雲遊四方,洛陽佛風濃厚,便是興善寺的大和尚都時不時受到邀請前往洛陽講經,故而他也不用找街邊的販夫走卒打探訊息,直接找熟悉的僧侶便是。

恰巧慧空和尚才從洛陽回來,他去參加了一個佛學交流會,莫文遠同小沙彌打探他正在何處,隨即便去找人。

慧空正在刻雕版,現如今雕版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