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頁(2 / 2)

小說:大唐第一廚+番外 作者:浮雲素

菩薩莊嚴寶相,座下似有蓮臺,耳邊更有梵音縈繞,只見他一手持淨瓶,一手捻柳枝,莫文遠看了心中咋舌,道菩薩今日真全副武裝。

他還是頭次看見淨瓶。

“聽聞潑……孫悟空所說,爾有事想問?”好險好險,差點就說出潑猴了,若如此,自己在莫大郎心中形象崩塌怎辦?

觀音菩薩如此想到,殊不知自己在莫文遠心中早就沒有形象可言了。

“正是,我從大聖口中得知,待百年後我將上天庭,不知為何?”莫文遠道,“我自認並未做甚大事,也不曾挪動乾坤,救百姓於水火之中,為何如此?”

“此事也不難想,爾佛性深厚,又有降妖除魔之能,理應上天庭。”

“然行走人間能人異士多矣,我雖降伏過幾妖,卻為羊之功績,與我並無甚大關係。”莫文遠誠實地解釋。

”至於佛性,便是再深重,我也不曾剃度入了佛門,西方怕是萬萬不會收我的。”

觀音菩薩心道,誰說的,我西方的大門隨時向優秀的廚子敞開!

此話心中想想便是,萬不可說出來,菩薩終於說出了相對合理也易於被人接受的實情:“大郎殊不知,爾在人間受人供奉久矣。”

莫文遠大驚:“竟有此事,我從未聽說!”

看他驚訝的面容,觀音菩薩疏忽放下了自己的人設,以慧智教導學生的溫和口吻道:“即便百姓行此事,也不會到你面前,同你說的。”他道,“更何況,大郎之俗講在東土流傳甚廣,傳多後有了神性,也合乎情理。”

一個人的願力或許很弱小,但成百上千人聚集在一起,便會形成難以想象的強大力量,以百姓之意念封神,數量雖少,卻也不是沒有。

莫文遠勉強接受了觀音菩薩的說法,但依舊有一問題縈繞他心,莫文遠好奇道:“若是封神了,我約為何神職?”

觀音菩薩斬釘截鐵,中氣十足道:“自然是灶王爺!”

……

中國是信仰多神的國家,在古代人民信仰的眾多神明中,看似不起眼的灶王爺是地位最高的。究其原因,大概與原始部落的火神崇拜有關,在遠古時期,火與灶是沒有區別的。

進入封建社會後,灶神被單獨獨立出來,成為了廚神的代名詞,按理來說,此時應該只有庖廚以及家中勞作的婦女才會供奉灶王爺,但與此同時,這一神位卻被賦予了新的神職。

春秋時期,民間便流傳著“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的俗語,其原因存在於葛洪《抱朴子·微旨》中,文中有言“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者,三百日也。小者奪算。算者,一百日也”。

顯然灶王爺被賦予了督查人間過錯之職責,也難怪人們會對此神如此懼怕。

莫文遠的性格可以用縝密來形容,在與觀音菩薩有一席對話之後,他便勤跑大明寺,風雨無礙,硬生生將藏經閣中有關灶爺神的記錄全看了一遍,看完後他驚訝極了,以前只道灶爺神有司掌灶臺的本領,現在看來,其神職比他想的還要厲害許多。

這讓莫文遠略有些驚慌,他百年之後不會真要擔負起檢查人間的重任吧?

大黑羊能夠感覺到莫文遠的憂心,雖然他覺得這並不是什麼事兒,並且饕餮的本能讓他無視規章與人間界的法則,但和莫文遠相處近二十年,他又怎麼能不知道對方是一個佛性深重,並且很有責任感的好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