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先前也吃過占城稻,就是在江南買到的一批,占城稻的味道也一般,但比之安南的本土稻穀,口感還要好些,如此看來,僅僅在安南看稻穀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到占城去。
……
與玄奘法師他們的約定時間到了,莫文遠帶大黑羊準時赴約,只見幾人已經到了,玄奘法師位於正中,臉色姣好,顯然這段時間過的還挺不錯,而神農還是板著一張嚴肅的臉,看不出喜怒。
莫文遠率先打招呼道:“看法師如此,想來近日收穫頗豐。”
玄奘法師笑道:“確實如此。”他道,“此地之信佛之風,雖不很濃,也並未很糟,一些交趾的法師在研究佛法上很有見地。我這些日子在交趾宣講佛法,與本地僧侶交流,體會頗多。”
交趾進入封建時代的比較晚,而在此之前他們所信奉的事自然神,像是土地神、風神之類,但此地與中國的領土相接壤,故而等佛風席捲神州大陸時,交趾也受到了波及。
少量僧人南下來此普度眾生,對於曾經信奉自然神的交趾人民來說,完整的教義,藏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真讓人慾罷不能。再加上他們生活困窘,嘗陷於水火之中,佛教今生受苦來世福報的說法,也能給信徒心靈上的慰藉。
所以很快,佛教都在當地傳開。
而唐三藏為了讓我佛的慈悲被更多人看見,在雲遊四方宣講佛法的同時,還將一物從長安城帶來的:那就是厚厚的,裝訂成冊的俗講稿子。
交趾人民的生活質量並不是很高,尤其是娛樂生活,幾乎就什麼都沒有,他們百姓過著死板的三點一線生活,只在家中、農田裡,最多還有集市上流竄。甚百戲、傳奇、俗講本子,在交趾都看不見蹤影。
這時候玄奘法師帶來的俗講就很了不得了,他將本子交給了自己無所不能的大徒弟孫悟空,讓他找個地方好好翻看劇本,待將其中內容描述於心,便說給當地百姓聽聽。
結果自不用說,只要是孫大聖想做的事,就沒有做不成的,他說的俗講模仿了曾經風靡一時的慧遠講法,吸引了眾多觀眾,來聽俗講之人越拉越多,連帶著對佛門的好感程度也直線上升。
莫文遠聽後點點頭道:“便恭喜法師了。”
玄奘法師略微低頭道:“此些不過是雕蟲小技,傳播佛法任重而道遠,需眾多同儕長期努力。”他陷入深思道,“更何況交趾之妖魔眾多,即便是在市區之中,我都度化幾隻,想來山野鄉間,妖魔定更加猖狂。”
他大有屠盡天下邪魔外道的味,即便是莫文遠都不敢直視玄奘法師臉上森森的凜冽的殺意。
肅殺之意讓他更顯俊美。
神農的收穫也是頗多,但他的多並非是針對農業種植手段,而是針對安南稻種本身的作用,它雖然滋味不好,但在保持水土方面有奇效。
而且……
技術流的神農伸手摸摸下巴,他的眼睛不曾看向任何一人,反倒是看向茫茫的虛空,他正在回憶,正在思考 。
“安南的稻穀,與中原之稻穀相差遠矣。”他道,“我見諸多稻穀,生長於安南各地,然他們的植株之高,米粒品質,以至於成熟時節都很有些不同。”他總結道,“似可隨地力的變化而變。”
莫文遠聽懂了他的意思,大概是說這裡的稻穀適應性極強,並且很容易培育出新的品種,種植在不同的地方,則會結出不同的果實,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便是如此。
然而與此同時,他還有一疑問,那就是他們僅堪堪在安南停留數日,如何就把此地走遍,得出了結論?
想到神農乃是慧智法師之友人,而他的師父慧智法師則是菩薩行走人間界的化身,莫文遠一時按捺不住,提出了問題,他道:“不知連山兄也否也身具神異之能,乃是天上仙人?”
神農氏驚訝道:“我可未說過?”
莫文遠先看大黑羊,只見大黑羊目露迷惘之色,瘋狂搖頭,顯然對方並沒有說過什麼,而大黑羊也不知道其身份。
“未曾說過。”
神農氏道:“連山乃我別稱。”
連山、連山、連山……
莫文遠想:好像有點耳熟,但此稱呼實在有些偏門,即便他飽讀詩書,一時間也沒想起來。
故而神農道:“我還有一名,莫約為眾人所知,其稱曰為神農。”
莫文遠:“……”
他身邊真是藏龍臥虎。
……
安南與占城國離得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