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與當地的商賈還有大唐來的行商閒聊,聽聽這裡的局勢, 再聽他們說有何店是當地比較大,比較權威的。唐人不用說,絕大多數都聽說過莫文遠的名聲, 願意賣好,很是熱情地講解一番當地局勢,而交趾本地人所說與那些商賈類似,故而莫文遠很快就有了目標。
店鋪大多簡陋,泥砌牆壁,瓦的顏色也很暗淡,以唐人眼光看來,那瓦質量實在不好,偶見悉悉索索的小蟲、肥碩的老鼠從店內刺溜一聲鑽出來,看著並不令人感到愉快。
莫文遠將羊留在門口,人進去,掌櫃迎上來,他的漢語比旅店老闆更差,很不流利,好在能勉強聽懂漢話,連說帶比劃,同人交流起來。
莫文遠現在他的帶領下看過各種稻米,期間店家在一旁解釋道:“此些多是從中原引進來的良種種植而成,米粒大而長,香味宜人,顏色潔白。”大唐的種子在交趾很受歡迎,收穫的糧食價格相對高昂,只有富裕人家以及貴族才可吃得。
也難怪此掌櫃漢化不流利,誰叫絕大多數的唐人並不會專到交趾,買價格更加昂貴,卻出產於本國的糧食。
但莫文遠找的並不是唐代的稻穀種,他道:“可有本地的稻?”
那掌櫃看他一眼,將他往店內帶了,在一屋前站定道:“此皆為交趾之水稻。”那些稻穀被零散地放置在大布麻袋中,供人看,若確定客官需要,掌櫃則會遣人到穀倉取新米。
莫文遠彎腰分辨,仔細看後,發現交趾之水稻確實不比大唐之水稻,米粒細長,也無甚光澤,以莫文遠看來,啞光讓米粒更顯乾枯,其顏色偏向黃色,無論遠看還是近看,都很有副雜亂無章的味道。
“貴客不妨看其他稻種,抑或是五穀雜糧,此些稻穀便是煮出來了,也不堪入口,口感艱澀,米甚至略帶苦味,除非是當地貧困人家,否則很少有買的。”
莫文遠專抓住關鍵詞道:“為何當地貧困人家會買?莫非此物價格甚低?”
“價格確實低,僅有尋常大米一半未至。”掌櫃解釋道,“貴客有所不知,此稻米無論是色香味都遜其他稻穀遠矣,然它僅有一優勢,即少種多收。”
“何謂少種多收?”
“也不知此稻穀是如何長出來的,只要隨意一把撒在地裡,便是無人侍弄,也能生根發芽,形成一片稻田,若是稍作侍弄,便可蓬勃生長,其生長之速與雜草相比,不遑多讓。”
“此稻穀一年可長四次,產量很大,故其價低賤,家境貧寒之人買此果腹。”在那些人心中,這種稻穀已經成了草皮樹根或諸如此列的代替食品了。
莫文遠點點頭道:“原來如此。”
“此種稻谷,先給我來一袋。”
……
莫文遠花了一旬時間,將附近大大小小的農鋪糧店全逛完了,又買了許多不同品種的稻穀,稻穀們被一袋子一袋子裝著,莫文遠從每袋中挖了一罐谷,蒸飯吃。
只有吃過之後,才可判斷它們的味道好壞。
交趾人並沒有欺騙他,味道最好的竟然是大唐傳來的稻種,本地的品種味道都不怎麼樣,酸味尖刻,抑或是乾巴巴不帶米香,無論哪種稻,若不經過二次加工,怕是也沒有多少人想吃的。
然而與其糟糕味道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他們的熟制,大多都是一年四熟,偶爾有一年三熟的。
莫文遠陷入沉思,交趾的溫度比中原高些,若是在中原種它們,大概就是一年三熟,無論怎樣,也比一年一熟,一年兩熟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