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落鎖了,沒法回宮覆命,所以索性第二天再回去好了,順便把他的回信取了一併帶回京。
禁衛沒有推脫,依言坐下。
眾人看在眼裡,更覺得李元嬰受李二陛下重視,這才到鄠縣就派人急急忙忙送信來,不是擔心這個弟弟是什麼?
李元嬰吃完接風宴,謝絕了許敬宗安排的後續“娛樂活動”,帶著李二陛下給他的信回了落腳處。別人都覺得李二陛下是記掛他才來信,李元嬰卻從豐富的經驗推斷出這封信裡面不會有什麼好話!
果然,李元嬰讓人點了燈拆開信一看,就看到信裡全是罵他的話。
魏姝好奇地問李元嬰:“聖人在信裡寫了什麼?”
李元嬰哼了一聲,把信遞給魏姝,讓魏姝自己看,自己悶坐在燈前生氣。
魏姝接過信一看,只見李二陛下在信裡把李元嬰罵得狗血淋頭。第一罵李元嬰外出也不回宮辭行,簡直無法無天,誰許他自己跑外面去的?此處省略三百字罵人的話。第二罵李元嬰給李靖畫的都是什麼亂七八糟的畫像,把人畫年輕了那麼多不說,還把馬啊獵隼啊畫進去,這樣像話嗎?正經嗎?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李靖打獵去了!明明看過另外二十三幅畫像,怎麼還畫成這樣?此處省略五百字罵人的話。
魏姝還是看了信才知道,原來李二陛下這麼會罵人!
魏姝替李元嬰抱不平:“聖人這樣有點過分了。”她們都覺得李元嬰畫得好,哪有李二陛下說的那麼不正經?
李元嬰氣鼓鼓地說:“我再不理他了!”
魏姝道:“你不是讓人明天幫你帶信回去嗎?”
李元嬰道:“不寫了,都在罵我,有什麼好回的!”
魏姝看向武媚,想武媚勸勸李元嬰。
武媚會意,對李元嬰說道:“你不回,豈不是白被他罵了?”
李元嬰想了想,覺得有道理,馬上叫人筆墨伺候,他要罵回去!
李元嬰在這邊生氣,李二陛下在長安也生氣。李二陛下帶著長孫無忌他們看完李元嬰的傑作,心裡不知該氣還是該誇,都覺得李元嬰這畫像著實出乎他們的意料。若是沒有前頭那二十三幅作對比,這畫像入凌煙閣也是可以的。但是,問題就在於前面已經花幾個月時間畫了二十三幅功臣圖啊!
李二陛下琢磨了一下,叫人去國子監把李元嬰拎進宮,讓他看看他乾的好事。不是特意先看了前頭二十三幅說要畫得不顯突兀嗎?現在好了,不突兀是不突兀,就是太突出了,把其他人全比得難以入眼!結果,派去的人很快回來回稟說,李元嬰收拾東西到鄠縣去了!
真是豈有此理!
他許他擅離長安了嗎?就算實習的事他點頭了,但他要出發不該回宮說一聲嗎?
作者有話要說:
小王爺:千鈞一髮!
李二陛下罵起人來那是繞彎子的,李元嬰為了反駁回去,又讀了兩遍,越讀越氣,當場刷刷刷地寫了封回信。首先說實習的事明明早決定好了,有什麼好辭行的,又不是不回去!
接著李元嬰就開始說自己的創作理念,說既然是要表彰功臣,畫像怎麼能不展現功臣的立功過程,這怎麼能讓別人看一眼就心悅誠服,覺得沒有他們就沒有新大唐呢?所以,他堅定地認為自己沒有錯,不信皇兄你召集其他人問問是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