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要加效果聲。他們就說,哎呀這太亂了吧?談話節目怎麼這樣做啊?可是,我當時就覺得人家都沒有這樣做才好,都這樣做了我不就沒什麼了嗎?而且我自己知道這樣做是對的。
因為我們在學電影的時候是要講元素的,電影裡面是一定要加音樂的,我們在分析好萊塢電影的時候,老師讓閉上眼睛聽有多少種聲音出現,風聲、雨聲、音樂聲、人聲,都是要寫出來的。音樂也是一種語言,情緒性的對白你只有加了音樂才能出效果,才能讓人特別感動。基本上其他談話節目在特別長的時間裡都沒有音效的支援,大概是兩年之後,大部分節目才都加音樂了。
夢霞:做《超級訪問》之前,你在中央臺也做過主持人,不過好像並沒有被太多人知道,這段經歷是怎樣的?
李靜:坦白地講,其實1996年之前我都沒有很認真地做電視這個事,我老覺得我的職業是另外的東西,是音樂。因為我彈了太多年的琴,我是河北師大音樂系畢業的。我只是覺得這職業蠻好玩的,掙錢也不少,我當時可能只用了三分之一的力量來做,其實是在混,雖然混得還是蠻認真的,就是至少領導交給你的事情你認真完成,但是沒有動腦子在做。
但是,當你年紀慢慢大起來的時候,你會覺得,既然我選擇了電視,我幹嗎要混下去啊?你看我現在連個好欄目也沒有,等混到三十歲以後連差欄目都沒人用我了,怎麼辦啊?
我這個人不是個一直都非常認真的人,我之前就是玩兒,我是極其貪玩的一個人。但是,哎,忽然覺得不對了。
當然今天來看,其實我玩兒的那幾年也是特別好的一件事。就是在那五年裡頭,人生中特別奇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