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持久,而且獲准的機會十分渺茫。
中國經濟改革,向來有“闖關”的傳統,所謂“看見綠燈快快行,看見紅燈繞開行”,很多改革便是在這種闖關中得以成功實施,在日後傳為美談;也有不少在這個過程中黯然落馬,成為違法的典型。這種改革發展與制度設計的落差,成為貫穿中國企業史的一個灰色現象。常州人在鐵本專案上,也嘗試了“闖關”。人們懷有的僥倖心理是,一旦幾億元乃至數十億元投下去,難道還讓已經生出來的孩子再塞回娘肚子不成?
於是,鐵本的840萬噸專案被拆分成7個子專案和1個碼頭專案分別上報,鐵本相應成立了7家徒有其名的“中外合資公司”,在建設用地的權證審批上,用地被“化整為零”,切分成14塊土地報批申請。專案所在的常州高新區經濟發展局在一天內,就火速批准了所有的基建專案。戴國芳日後在看守所裡對前來採訪的記者說:“當時的所有手續都是政府去搞的,我們也沒有去過問這些事。當政府說可以動了,我們就開工了。”
如果鐵本專案沒有被強行中止,那麼,常州市的“闖關”就將成為政府部門積極支援民營企業大膽發展的又一個精彩案例。
有了政府的鼎力支援,戴國芳將全部精力都傾注到了專案的可行性上。
鋼鐵行業儘管在表面上是一個大進大出的行業,可是其贏利的秘密則仍然是規模與成本的控制藝術。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