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到六個月的時間。”這樣的話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患者深信不疑,通常他們真的會在三到六個月之後死去。家屬們還會說:“醫生的話果然應驗了。”
如今,醫生們表達診斷結果時,通常這樣說:“根據統計分析,情況相近的病人有95%會在三到六個月後死去,也有5%的病人會自動康復。或許你就是那5%的幸運者之一。”
心理安慰的力量在許多經典的研究案例中都得到了驗證。西蒙頓博士的《恢復健康》一書中詳述了布魯諾·克洛普弗醫生的一個著名試驗。克洛普弗醫生邀請一位癌症晚期患者試用藥物克若貝辛(krobiacin)進行治療,這是一種尚處於試驗階段的新藥。這點燃了患者心中的希望,他告訴克洛普弗醫生,他相信新藥一定能治好他的病。結果,受試者的情況證明,新藥對癌症沒有任何效果——只有這位對新藥深信不疑的患者康復了。
不久,報上刊出一篇文章,提出克若貝辛對癌症無效。文章對那位患者打擊很大,他的癌症很快復發了。克洛普弗醫生決定再試試,他請來了一批同行,要他們在患者面前故意興奮地談論“新型的”克若貝辛製劑,說這種製劑解決了致命的技術問題,對癌症更加有效。患者的希望再次被點燃了,他同意試用這種“新型製劑”。克洛普弗醫生給他服了一片沒有任何藥物成分的糖衣片。患者又開始康復了,康復速度甚至比第一次還要快。
不幸的是,報上又發表了一篇文章,確認克若貝辛在癌症治療方面的應用徹底失敗。患者看到這篇文章後,癌症迅速加重,不久就去世了。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救命的態度
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