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造成的壓力,是免疫系統削弱、致病的原因;改變這樣的態度,讓情緒重新放鬆下來,就可以啟用副交感神經系統,讓垂體、下丘腦和腎上腺正常工作,維持合適的激素水平,從而恢復免疫系統機能。用康復性的決定替代有害態度,就可以恢復健康。
總之,態度就是一切。
態度的力量
我們的所思所想決定了自己的健康狀況。潛意識層面的態度對我們的生活和健康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外科手術、化療、放療、藥物治療手段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態度。《疾病的剖析》一書的作者諾爾曼·卡森斯十分長壽,這正是得益於幽默帶來的健康態度。他在書中強調,很多時候起到關鍵作用的並不是藥物本身,而是患者對治療的信任。我認識的一位醫生,總是告訴前來諮詢是否該做手術的癌症患者:“要是你相信手術能夠成功,那就做吧。要是你自己都不信,那手術一定會失敗。”
在飲食對健康的影響中,態度同樣發揮著關鍵作用。有關百歲老人的調查發現,有一位老人每天喝一瓶威士忌,並聲稱這正是他長壽的秘訣;另一位老人則把她的長壽歸結於每天進食一打雞蛋和半磅燻肉。儘管這兩種飲食習慣都與現代營養學的健康理論完全相悖,但態度造成的積極影響遠遠勝過了酒精和膽固醇的消極影響。調查驚奇地發現,所有百歲老人都充滿自信,樂觀、開朗,沒有一個人有自卑傾向,或者自我破壞性的態度。
《聖經》中,門徒們問耶穌應該吃什麼樣的食物,耶穌答道,毒害我們的不是入口的食物,而是出自口中的言語。我們自己的言語和態度能成為真正的殺手。所以,當你情急之下或者暴怒之下說出“氣死了,煩死了,鬱悶死了”這些話時,多想一想,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不要對那些口頭語感到不以為然,長此以往,它們會變成傷害你的惡性態度。
我自己初患癌症時的態度是,我一定有什麼地方做錯了。“別人都是對的,所以我一定錯了”,這是一種常見的有害態度。
小時候,我經常會為別人的過失遭到責備,卻不敢申辯,因為申辯只會帶來更加嚴厲的責備。代人受過成了一種習慣;我當時覺得,這樣做是為了保護責備我的人,因為他們畢竟都是我親愛的家人。要是我頂嘴,激發他們的怒氣,就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別人的怒氣總使我害怕,在戰爭中長大的我知道,怒氣真的可以致人死命。我見過一些人因為憤怒而變得歇斯底里,做出沒有理性的危險舉動。
兒時的我別無選擇,只能默默承受這些責備,因為我深愛著家人,不願他們受到傷害。現在想來,當時責備我的人真的不是出於惡意,他們只是不知道如何正確對待一個孩子,他們小時候就是這樣過來的。
多年之後,我受到一名同事的嚴厲批評——同當初受家人的責備和批評如出一轍。這批評讓我深深自責,而自責正是心理上對自身的攻擊。現在想來,這應該就是我癌症的發端。
。。
致命的態度
癌症可以看做是身體透過產生變異細胞,對自身進行攻擊的過程。
我在工作中發現,很多癌症患者都有自我攻擊的思維模式——正如身體透過產生變異細胞自我攻擊一樣。他們大都有過與我類似的經歷,為了避免衝突,只能自己讓步,把怒氣壓抑在心底。他們不知道,這完全不是健康的解決方案。
不解釋誤會,壓制心中的怒氣,這是兒童時期的一種重要的心理防禦機制。隨著年齡增長,這種機制必須逆轉,建立正常的自我價值觀和自我表達能力,以獲得別人的尊重和公平對待。
正如我曾因身為女性而否認自身價值一樣,絕大多數癌症患者都缺乏自愛和對自我價值的認識,他們靠關懷他人帶來的成就感來替代自尊自愛。我在工作中接觸了成千上萬名癌症患者,從富豪、名人、貴族,到各行各業人士,包括醫生、家庭主婦、商人、藝術家等,無一例外都有這種傾向。“我做得還不夠好”的態度是他們心頭的重壓,也是癌症的根源。
另一種相當普遍的有害態度是:癌症肯定會讓我死亡,對此我無能為力。為什麼是我得這種病?可能是遺傳的問題;要不就是生活環境;或者是上天的懲罰。我一定是犯了什麼大錯,活該如此。癌症就意味著死亡,也許,過不了多久,我就要以最可怕、最痛苦的方式死掉。
這種態度會進一步削弱我們的身體,讓癌症迅速惡化。患者越是堅持這種態度,癌症惡化的速度越快。這種事情你肯定聽過,從前的醫生會告訴患者:“你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