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遙遠的海 第十八節 成本問題
聶人鳳與甘永興要談仁皓處理的是兩艘俘獲的戰列艦,這不是那兩艘從珊瑚海上拖回來的美國戰列艦,而是在日本的造船廠裡的兩艘沒有完成的戰列艦。
在日本新軍攻克了本州島之後,帝國陸軍就立即控制了日本本州島上的關鍵設施,其中就包括了數座大型造船廠。這次,帝國陸軍最大的收穫就是那兩艘沒有完全建成的戰列艦,“大和”級戰列艦的第二艘“武藏”號與第三艘“信濃”號。
在戰爭爆發之前,日本曾經計劃一共建造四艘“大和”級戰列艦,其中第二艘“武藏”號與第三艘“信濃”號在戰前都已經開工,只是建造進度一直不是很快。這就是日本國力的具體表現。在戰爭爆發前三年,日本就已經開始戰爭準備,大量建造新式戰艦,可日本根本就沒有足夠的國力來支撐起一支足以與唐帝國海軍媲美的艦隊。
從設計到建造完畢,“大和”號花了六年的時間,直到戰爭爆發後一年多,這艘戰列艦才服役。第二艘“武藏”號的建造工作拖的時間更久,原本計劃在“大和”號之後半年服役,可結果一直拖到日本海軍被徹底擊敗,其本土遭到了毀滅性的戰略轟炸,這艘戰艦都沒有能夠徹底完成。在日本新軍攻佔了本州島之後,“武藏”號才完成了大概八成的建造工作,正在進行最後階段的棲裝。第三艘“信濃”號的建造進度就更慢了,在其被帝國軍隊接管的時候,其艦體地建造工作才剛剛結束。
當這兩艘“半成品”的戰列艦落入帝國手裡之後。聶人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