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費研製核武器。在“施鼐興計劃”中,德國是獲益最少的國家,主要是德國一直奉行大歐洲政策,而這與唐帝國的根本國家利益是相牴觸的,除了在戰後前兩年裡,唐帝國減免了部分德國拖欠的戰爭債務,並且為德國提供了一定的支援,隨後唐帝國就沒有繼續為德國提供經濟復甦所需要的援助。戰後,德國的第一任務是儘快恢復正常的社會秩序,恢復國內經濟。同時還得扶持佔領下的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北部地區發展經濟,還得援助由其扶持的俄羅斯民主共和國發展經濟。在這麼多的投入下。德國有能力研製原子彈嗎?
可以從戰後德國政府逐年公佈的經濟報告中看出,在戰後的前五年裡,德國的經濟是相當緊張的,而且國內局勢也一度緊張,當時德國甚至不得不透過繼續拖欠戰爭債務來恢復國家經濟,還差點因此而遭到唐帝國與波斯帝國的經濟制裁。完全可以想像,德國政府在這個時候能夠拿出多少錢來發展原子彈。
除了經費之外,最大的一個疑問就是,德國試爆的第一枚原子彈是用缽做的“內爆式”原子彈,而不是“槍式”結構的。這也與另外幾個有核國家的情況不一樣。可以說。德國是唯一在第一次試爆原子彈時就採用“內爆式”結構的國家。
相對而言,“內爆式”要複雜得多,就算有足夠的鈽元素,在技術方面為了保險起見,也不應該首先採用“內爆式”更重要的是,任何國家首先要保證的是原子彈的有無,而不是原子彈的結構有多先進,因此採用“槍式”結構就成了理所當然的選擇了。
雖然很多人認為,德國進行了大量前期研究。而且有著大量的工程師與科學家,在技術方面不成問題,可是當時德國要與唐帝國抗衡,首先要保證的絕對是有無問題,而不是先進性問題,那麼,德國有何理由直接就用更復雜,更可能失敗的“內爆式”結構呢?
根據這些判斷,很多人都認為,當時唐帝國在美國遺失了一枚原子彈,就是代號“橙子”的那枚原子彈,而且這枚原子彈透過秘密途徑被美國政府送到了德國去。那麼,美國為什麼要將“揀”到的原子彈送給德國呢?
美國的動機並不理解。如果戰後沒有一個可以與唐帝國分庭抗禮的國家的話,那麼唐帝國就將獨霸全世界。而美國也很有可能被徹底的分裂。甚至失去統一的機會,這是對美國最為不利的。而只要有一個國家能夠與唐帝國競爭,那麼唐帝國就不敢為所欲為,就會受到牽制,就算美國在戰敗後被分裂,那麼也有再次統一的機會,擁有再次崛起的機會。德國就是這樣一個理想的國家,德國有與唐帝國競爭的政治需要,而且也已經與唐帝國產生了矛盾,更擁有與唐帝國競爭的實力,因此,讓德國獲得與唐帝國競爭最基本的砝碼——原子彈。是確保美國戰後利益的關鍵因素。
根據這些分析,甚至有人認為。德國試爆的第一枚原子彈實際上就是唐帝國在美國遺失的“橙子”,德國人只對這枚原子彈做了修復,隨後就進行了爆炸。當然。這個論點本身是有很多漏洞的,就算原子彈被美國揀到了,德國拿到了“橙子”能夠輕易的修復嗎?從8500米高度投下的原子彈在砸到地面上的時候,恐怕已經完全變形了,內部結構也嚴重破壞,最多隻能供德國的科學家與工程師參考,要想修復,幾乎是不可能的。
後來,還有人專門寫了一本書,討論唐帝國是否在美國遺失過原子彈,而且這枚原子彈是透過什麼途徑送到德國去的。這些也許並不重要。至少到現在為止,唐帝國。美國,德國三方都沒有就此事公開任何政府的檔案,也沒有任何人提到過這件事。至於是否有一枚原子彈遺失在了美國,筆者在此也只是猜測與分析而已。
第二十六卷 未來啟示 第二十三節 補救
羅雲衝一直等到首相府發來回電之後才去休息,他沒有立即命令準備下一次轟炸行動,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橙子”存在過的一切跡象都抹掉。當然,具體的事情不是由他在做,實際上在他考慮到這個問題之前,情報部門的人員已經開始行動了。
首先是“渭河”號巡洋艦被命令立即返回帝國本土,包括艦長在內的,該戰艦上的沏多名官兵在回到帝國之後不久就被編入了預備役部隊,其中大部分官兵在未來一年之內陸續推移,而艦長則在海軍一直服役到了巫歲,在退役前被獲得額外晉升成為了准將。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接著,“渭河”號到達過聖地亞哥港的一切記錄都被銷燬,當時負責接收戰艦靠港工作的海軍人員也被迅速遣返回國,這些人大部分也都在海軍服役到了最高退役年限,而且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