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部分(2 / 4)

小說:海魂 作者:片片

給吸引住了。

飛機是在上次大戰之前誕生的,在人類首次利用機械的力量飛上了天空之後,這種新出現的事物立即就引起了軍方的注意,並且很快就被利用到了戰爭中去。在一戰的初期,飛機的主要用途就是為炮兵提供校正引數,引導炮兵更準確的打擊敵人。當時出現的只是現在所說的炮瞄偵察機。後來,為了對付敵人的偵察機,飛機上首次裝上了機關槍,並且發展出了專門對付偵察機的飛機,這就是所謂的戰鬥機。而到了戰爭後期,很多偵察機飛行員攜帶了手榴彈,迫擊炮彈,在飛到敵人陣地上空之後把手榴彈與炮彈投了下去,這就是最為原始的轟炸機,隨後更大的。

能夠裝載航空炸彈地轟炸機出現在了戰場上。

可以說,整個第一次全球戰爭期間都處於飛行技術起步的階段,並且在這幾年中誕生了大量的新技術。以及航空戰術。到一戰結束的時候,很多國家已經成立了單獨的空軍。而如同唐帝國與美國這類沒有成立單獨空軍地國家也在陸軍與海軍中設定了規模龐大的航空兵部隊。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杜黑提出了“制空權”理論,並且首次論證了制空權在戰爭中的重要性,並且斷言,未來戰爭的重點在天空之中。誰統治了天空,誰就統治了戰場,而且,空軍有能力單獨摧毀敵人,並且獲得戰爭的勝利(直到70多年之後,杜黑的這一論斷才受次得到了實戰的證明)。

可以說,兩次全球戰爭之間的二十多年“休戰期”是航空業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航空作戰理論迅速發展的關鍵階段。而在第二次全球戰爭爆發之前的幾年裡,隨著航空技術的進步,飛機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比如。在一戰中,大部分的戰鬥機都是多翼飛機,這主要是發動機功率不夠。單翼機難以提供足夠的升力,而且靈活性不足導致地。

而在這時候,單翼機逐漸成為了主流,其優勢也越來越明顯。特別是在速度上,單翼機因為自身阻力更小,比多翼機有著天生的優勢。另外,全金屬結構,半硬殼,硬殼式機體結構的出現,都極大地改變了飛機的面貌。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內,航空作戰理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個國家都出現了航空理論方面的先驅,也就是如同廖漢翔這類第一批支援航空作戰制勝論地軍人。唐帝國並不是這場革命的發起者,但也絕不是落後者。從戰爭爆發前三年開始,唐帝國就一直在努力的提高自己的作戰飛機的效能水平,而且從來沒有停止過新式飛機的研製與開發工作。

隨著戰爭的爆發,唐帝國海軍的主力艦毀於一旦,剩下的三艘航母扛起了整個海軍的脊樑,並且發動了戰略反擊,最終不但戰勝了日本,而且還證明了一點,那就是航母已經取代了戰列艦,成為了海戰的絕對阻力!

在此情況下,唐帝國海軍航空兵在戰機研發方面投入了更為巨大的力量。從“食雀鷹”到“禿鷲”,再到“隼”,唐帝國海軍的戰鬥機不但改變了落後於敵人的局面,而且還在效能上壓倒了對手。在轟炸機方面也不例外,可問題是,戰爭還沒有結束,敵人還沒有被打敗,而且敵人也肯定在研製更好的戰機,那麼,唐帝國就不能停下新戰機的研製工作,海軍也需要更好,更先進的戰機,以此來戰勝敵人!

在“隼”的研製工作結束之後,海軍裝備技術辦公室就向沈飛,哈飛,南飛三家飛機制造廠下達了新的任務書,要求這三架公司拿出新戰機的設計方案來,而海軍提出的第一份技術要求就是,新的戰機必須在效能上比“隼”提高20%以上,另外,還得針對“隼”所暴露出來的一些重要問題做出適當的改進(比如彈藥過少)。

這個任務並不簡單,“隼”的極速已經達到了320節,如果提高20%的話,那麼就要達到385節,而在海軍下達新的技術指標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一種合適的發動機能夠提供如此強勁的功率,讓戰鬥機飛得這麼快!

當時,沈飛首先提出了一個方案,那就是仍然採用“隼”式戰鬥機用的發動機,然後全面修改氣動佈局,增加鋁合金的使用量(甚至提出了用新出現的鎂鋁合金來製造戰鬥機的主結構),修改戰鬥機的結構,減輕戰鬥機的重量,最終達到海軍提出的指標要求。不過,這個計劃立即就被否決了。一是太輕的戰鬥機在海軍並不太適用,只有陸軍才需要重量輕的戰鬥機。二是成本太貴了,如果增加鋁合金的使用量,甚至用鎂鋁合金來製作戰鬥機的主結構的話,那麼採購一架新式戰鬥機的價格足夠買五架“隼”了。三是這種改進而來的戰鬥機的升級餘地並不大,很快就會落後,而海軍需要的一種全新的戰鬥機。

當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