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2 / 4)

小說:雙雄罷兵 作者:標點

。若讓洋教勢力繼續發展下去,信長公的努力和他的奮鬥都將付之東流。這些人不是在作孽嗎?

秀吉想著,起身朝轎子走去,一面命令近侍:“我還有話要問他們二人。把他們帶上!”

一直心情暢快的凱旋之帥秀吉,一見到隊伍後面跟著的兩名洋教徒,就不時陷入沉思。信長公生前,秀吉幾度領教過一向宗教徒的拼死抵抗。可是,沒想到洋教徒令他產生了同樣的感受。秀吉的家臣當中,也有像高山右近、小西行長那樣虔誠的洋教徒。但他們都把信仰和政事分開,從未和秀吉產生矛盾。而且,右近和行長雖在旗幟上印上十字架,卻功勳卓著。故,秀吉效仿信長,不干涉傳教士來日本傳教。

可是,自古以來,天下之人便信奉神佛,不同宗教之間也發生衝突,洋教利用、煽動普通百姓,令海內不清,實不容忽視。和紫野大德寺的古溪宗陳等五山僧侶一向和睦的利休說要調查洋教,是否因為想到這些?秀吉怕自己所慮過深,便令長盛一路監視那二人,把他們的言語行動都記錄下來。

那二人雖被監視,卻絲毫也無畏懼之色,一日之內好幾次祈禱,甚是平靜。他們甚至還說,織田三七郎信孝不幸慘死,乃是因他入教後又叛教,與無德的和尚交往。而高山右近多次被秀吉派往險境衝鋒陷陣,都能安然無恙,乃是天主的恩賜。

“你們怎知道?”

每當被問到類似問題時,他們總是回答:“巴杜雷神父能看透一切。”

不僅如此,有時他們還用巴杜雷的話來批評秀吉。他們說,關白此次能順利平定九州,可能是因為他對天主生起敬意的緣故。不然,那麼多人為他拼殺,他早該受到天主的懲罰了。

秀吉哂道:“我乃蒙天主的恩寵,才得勝的?”他無法說動那麼頑固的人,此二人之為,似和一向宗教徒當年無甚區別。

秀吉於六月初七抵達博多的箱崎,在那裡與由大坂來的石田三成、小西行長等負責糧草之人見面,卻隻字未提洋教的事。“放他們走吧。”秀吉命令長盛放了那兩名洋教徒,接下來就忙著重建博多和論功行賞。

博多城仍然荒蕪。

大友和龍造寺之間幾度在此會戰,百姓的家園重建後又被焚燬。平民大多背井離鄉,土地成為荒野。秀吉迅速喚來黑田如水和石田三成,令他們畫出城池的地圖,又令瀧川雄利、山崎片家、長束正家、小西行長四人負責劃割,每人手下各設三十多個管事,分擔道路和房屋的重建。秀吉慨然道:“我要為日本國建起港口!眾位商議一下,要多長時間才能完成?”

城池以南北為縱,東西為橫。在南城牆外側挖掘一條二十間寬的護城河,拓寬南北的道路,與富商的屋子並行,東西向的道路則比較窄,可以容大量平民入住。九條寬廣的道路,要把富商們聚集來此,陸陸續續舉行茶會。這一切證明,利休主持的茶會之利並不遜於兵刀。

品茶時,眾人只需聚集庵中喝茶,沒有身份等級的差別,也不談國事。

只有客人和主人,彼此行相見之禮,和美至極。神屋宗湛、島井宗室等,都受到了秀吉的親遇。始時他們還抱有戒心,可是,最終還是表現出抱歉和尊敬之意,坦誠道:“大人實乃萬年一遇!”

一日,秀吉叫來島井宗室,賞給他本城一處十三間半的大宅子,永遠免除賦役,還陪他和利休進入三疊大的茶室。道:“怎樣,宗室,願做重建城池之事否?”

“榮幸之至!百姓歡欣鼓舞如逢新生,紛紛回到城裡。”

“我是問你對住宅可滿意?”

“小人真是感激不盡。”

“你和神屋都分得十三間半,神屋卻彷彿有些不滿。”

“不,他也念念不忘,說是為了報恩,定要在這裡建起天下聞名的港口!”

秀吉聽了,高興地點點頭:“宗室,你瞭解洋教嗎?”

“我乃佛教徒,對洋教不甚清楚。不過,倒是聽到不少傳言。”

“我平定九州,是想要讓全日本都繁榮起來。不僅是你們,我也想讓洋教徒一樣高興。卻不知怎樣才能辦到啊!”

“讓洋教徒也高興?”

“是,我們都是天子子民。不該不顧他們的感受,否則,就是我的失策。怎樣才能使他們和我們同心一致呢?”秀吉認真地說著,看了利休一眼。他把島井宗室叫來問這事,自有他的考慮。

島井宗室其人,自許“亦僧亦俗,亦俗亦僧”。他表面上做釀酒生意,其實控制著博多商界,但他絕不放高利貸。據秀吉的瞭解,對馬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