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道:“昔晉文納周襄王而諸侯景從,高祖東伐為義帝縞素而天下歸心。自天子播越,將軍首唱義兵,徒以山東擾亂,未能遠赴關右,然猶分遣將帥,蒙險通史,雖御難於外,乃天下心無不在王室,是將軍匡天下之素志也。今車駕旋軫,東京榛蕪,秉至公以服雄傑,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雖有逆節,必不能為累,明矣。楊奉、董承豈敢為害!若不時定,四方生心,後雖慮之,無及矣!”
荀彧這篇酣暢淋漓的說詞,比之剛才還要精彩。說詞中引用了晉文公接納困厄的周襄王,和劉邦為義帝穿白衣發喪的典故。這兩件都是大得人心的著名史例,曹操聽了荀彧這段說詞,真是滿心的舒服,特別是那些“大順”、“大略”、“大德”之論,使他忍不住喜眉笑眼。心道:“這才是高瞻遠矚,審時度勢之論!荀文若,你真是當之無愧的“王佐之才”。
荀彧的話其實是發人深省的,現在天下群雄無不著眼於“地利”也就是爭奪地盤,而忽視皇權和皇帝。的確,在皇帝名不符實的情況下,多數人有這種比較務實的態度是正常的。但他們卻都忽視了一樣東西——“人心”。正如荀彧所表達的那樣,無論群雄如何忽視這位名不符實的皇帝,但皇帝卻依然是天下人的民心所繫,老百姓只認皇帝。誰能夠“專奉(或者叫控制)”皇帝,便可以贏得天下民心所向,這等於也便是贏得了這個天下。
曹操掠須哈哈大笑著誇獎荀彧時,曹智也不得不重新審視起這位,跟賈詡有一個德行,愛隱忍的謀士。暗忖著:“這些能隱忍的傢伙都是能人,藏著滿肚子的大東西,這些人怪不得能名垂千古。大哥能得到荀彧這種人的幫助,不成事,都很難!”
其實這些理論曹智都明白,他比在座能早一步看到奉帝的諸多好處,那是因為他預知了歷史,並且有理所應當這麼做的根深思想。但真正讓他如明鏡般認識到“奉迎天子”必要性和真諦的,卻是在荀彧這番話後。
曹智內心這時如一面平靜地湖水,被人扔下了一顆石子,那些波紋正一層一層的擴散開來,波及他的整個思想。曹智甚至開始有點妒忌曹操能有這樣好的謀士,而曹智身邊的賈詡、鄧艾等在荀彧慷慨陳詞後,臉上也有著各自不同的表情。甚至曹操團隊的謀士中也有為之動容的。
但屬於曹操宗室一派的文臣武將,還是對荀彧的說法持反對意見。曹操見自己的團隊裡反對者還是佔絕大部分,所以也未最終下決定。此事就此按下,容日後再慢慢改變。從思想上改變一個理念,一段思想,不是那麼容易之事,這需要時間的洗刷。
“今日就議到這裡,來來來,各位再飲一杯!”
曹操摁下那份衝動,舉樽藉此了這次飲宴。
是夜,曹智依然站在那個張邈最喜歡的露臺上,欣賞著累計幾日下來的雪景。
他今天經歷了夷張邈三族,到荀彧那番慷慨陳詞後,他的心緒一直難以平靜下來。剛才從書房和曹操再進行秘議後,回來他更是心潮澎湃。他這個本來只想在曹操庇廕下,多娶兩房小老婆,做一世遊手好閒紈絝子弟的人,此時突然覺得自己還有那麼多東西好想,那麼多事情等著他去做。
入冬以來的這幾場雪,一直下的不大,但這樣小雪花的飄飄落落,卻更增加了意境。這意境也正是曹智所需要的,他的思緒配合著著緩緩的飄落,越積越多著
第六百九十五章 先拿豫章
兩條身影慢慢地靠近了露臺,兩個同樣清瘦的身影,說明了這兩人腦子動的太多,運動不夠。
“主公,回來了”賈詡、鄧艾同時躬身出現在了曹智身後。
“嗯!賈詡,怎樣?今天你也受益匪淺吧?我大哥手下的確能人不少,將來成為持朝廷牛耳也是遲早之事,呵呵”曹智頭也不回的就知道誰人站在了他背後,因為這兩人就是他約來的。
賈詡本來以為曹智深夜召見他們,是在和曹操密談後,有什麼事情需要商議。沒想到站定後的第一句話竟是曹智問賈詡對荀彧那番“慷慨陳詞”的感想。
賈詡一直是個思緒敏銳,特別能跳出話意的境界,去發現不同的意義的人。他在曹智話語之後,小眼睛內精光亂閃之下,也是突然回道:“荀文若的確好口才,要文和去表達這番意思,恐怕還真說不到他這麼好。但說得好是一碼事,能不能做得好,就是另一碼事了。我想主公今日一定比文和更有感同吧?”
賈詡說完,微微抬頭,小眼直勾勾的注視著曹智的變化。
曹智毫不忌諱道:“是啊,文若的話深得我心,我一直有這心,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