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的形勢,此時暫且不論,但說的這些問題,都是實實在在,有理可依的。
諸葛亮最後為曹智總結了這三個曹智和他的屬下看不見的隱患:不要因為戰績的輝煌,而思想上輕敵驕傲。不要揚短避長,捨棄自己的長處,去用自己的短處迎合敵人的長處。要想盡一切方法,安定自己的後方,不能受多面夾擊。
曹智送走諸葛亮和徐庶後,站在門口返身就問郭嘉:“奉先,你說你百年後,他們兩個裡那個能代替你?”
曹智半開玩笑的話,並沒有郭嘉多大在意,“諸葛孔明!”郭嘉直接肯定回答道。他不知道曹智這句玩笑話,總有一天是會成真的。
但隨後郭嘉卻噗通一聲跪倒在曹智面前,著實嚇了廳外的許褚一大跳,不知這位軍中第一軍師,要幹嘛?
“主公,奉先在這之前多少對主公的患得患失有諸多懷疑,但今日明白了,主公不但見解獨到、精闢,還……還令奉先不得不懷疑主公有未卜先知之能……”
郭嘉的疑惑已經不是在曹智身邊的人第一次懷疑的了。從曹智老早就指出荊州隆中有個諸葛亮是個安邦定國之才的人,當時像郭嘉、荀彧這樣的名士根本不認識荊州有這麼個諸葛亮。但現在不但證明確有其人,還確有其才。
第九百一十三章 夏口之爭
還有東進平定孫策,統一半壁江山的憂慮,現在有這個諸葛亮一分析,曹智之前的憂慮都是顯得有得放失,一切未雨綢繆的準備都是朝著這些看不見的軟肋進行的。
郭嘉此時倒是沒有多少欽佩說出這些隱患的諸葛亮的,頂多認為他的確聰明,看待問題敏銳、獨到,見別人所不見。但對曹智是真的佩服了,而且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能讓歷史第一“王佐”之人,欽佩是不容易了,但郭嘉不知他現在這個主公腦子裡整整比他多了上千年的見識和經歷,又怎能不叫人欽佩呢!
“那麼我的軍師,我們的下一站就去夏口吧!”曹智扶起郭嘉後,對著皓月長吐一口氣後,目光炯炯的對著東面的夜空道。
“對,我們去夏口!”郭嘉同樣也是一臉満掛喜悅笑容道。
之前曹智的軍馬在和張允駐守江陵的軍馬已經實現了換防,而佔據江陵後的曹軍內部一致認為此時應該南下烏林,在渡江後從側翼攻擊孫策擁有的江夏數縣和他們駐紮在那裡的兵馬即可,這樣既省時又省力,是比較正確的戰略部署。
而曹智卻提出了與之截然不同的部署方案,他要求佔領江陵的軍隊,直接從漢水進駐夏口,以那裡為前線,直接面對孫策。而駐防烏林,由側翼迂迴任務則交給蔡瑁、張允的荊州新投降曹智的荊州水軍完成。並且還要交託蔡瑁、張元等人什麼固守這一地區,先開展防止病害的工作。
曹智的計劃一提出,就招致郭嘉等人的反對。因為這不但違背兵貴神速的軍事常理,放著大江快捷的水道交通不走,繞道走支流漢水,還將自身大軍壓進孫策的龐大壓力和應有的速度優勢,弄得蕩然無存。還要新投降的荊州降軍,由他們的舊將指揮獨立防衛從夏口轉過來,進入大江的重要戰略要從烏林,郭嘉等人也表示了不放心。並且這也不符合曹智一貫的小心謹慎做派。
之前的憂慮在諸葛亮一席話後,不但使曹智歡欣雀躍,也使謀略超長的郭嘉豁然開朗。並且也使郭嘉重新認識了這個一直被曹智倍加推崇的諸葛孔明。
其實同樣是謀士的人就像武將之間比拼武藝一樣,相互之間也有不服或妒忌的念頭。只不過這些搞腦子的人,不把這些事放在明面上罷了,喜歡暗地裡較較勁。
郭嘉雖說是個擁有大智慧的人,但他絕不是聖人,而且年輕氣盛,所以自然有妒忌心理和不服氣的感覺。對曹智連面都沒見過一面的一個山野弱冠青年,一直推崇備至,心下一直感覺不是很好。郭嘉先前對諸葛亮的認識只有一個諸葛瑾的弟弟,諸葛玄的侄子而已,但今日他折服了,折服於曹智的眼光和諸葛亮的獨到。尤其是曹智事事預設在前,這是絕對一個絕世聖主的表現,郭嘉此時感到何其幸也。
接著曹智和郭嘉又對那份曹智的作戰計劃,做出一些必要的改動。奉命駐守烏林的荊州軍,改為屯守對面,在烏林在上游一些的赤壁,這是針對諸葛亮提出的洞庭地區特殊風向,而採取的直接先佔了上風的有利地形。同時為了解除後顧之憂,對可能動亂的關中地區採取措施,上表天子封馬騰為衛尉,封其子馬超為偏將軍,繼續代替馬騰統領關西的部隊,令馬騰及其家屬遷至許都,其實就是要他們作為人質,以減輕西北方向的威脅,讓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