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部分(3 / 4)

小說:攪亂三國 作者:冷如冰

智放心。馬騰因為威懾與曹智的軍事實力和上次他們參與董承的血帶詔之事,曹智對其子網開一面,放回他小兒子的感激,最終還是同意了由鍾繇一直在中間牽線搭橋,苦口婆心勸慰進京任職方案。

安定後方的這些事其實之前曹智這個團隊已經在做了,這些問題不是隻有諸葛亮能看到的,荀彧、郭嘉、賈詡、程昱他們一樣也注意到了。

而在這之前,荀彧已經派了程昱和孔融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出使鄴城。他們的任務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說服袁紹,曹智出兵江東完全是為了報仇,並不是想擴張。並且要袁紹感到曹智在荊州,在江東越是把戰事打得越大,越是損兵折將,就越是好。要造成這等於是在幫袁紹的忙,變相的消耗了曹智的實力,壯大和鞏固袁紹的勢力。

當然這做到不容易,有好些事也不能只靠程昱和孔融自己去說,就能成事的。還要靠收買、賄賂袁紹身邊的一切謀臣,並且孔融作為這次曹智外交使團中的一杆槍,也期望他的耿直,他的書呆子氣,能往有利於曹智的方向促成這件事。此次出使鄴城依然有孔融為表面上的正使,但一切決定權都有副使程昱把握和決斷。孔融就是那種面子要好大喜功的人,不讓他操心一些煩人煩心的瑣事,只讓他風光無限,他是願意的。

袁紹遇事反應慢,特別是這種極其具有轉折性的決斷,他會猶豫,特需要聽取多方意見等袁紹的性格、遇事處置態度等都被曹智列為可利用因素在內,也是可以給出使的程昱與可趁之機的袁紹軟肋。

曹智、荀彧也知道這件事的難度,所以他們給程昱的最低限度是隻要拖住袁紹一兩個月即可。

朝霞灑在浩瀚的江面上,像燃燒的火,像流動的金。

在從江陵往夏口的漢水江面上,無數戰船正破浪前進,作為戰船上忙碌揚州水軍忙綠的背景,在漢水的兩岸,正行進著一隊隊的騎兵和步兵。

這支軍團的總指揮是曹智手下大將樂進,李典為輔,而水軍卻是純的由揚州水軍組成,由蔣欽、呂虔指揮。他們沒有進駐過襄陽,而是在曹智為于飛樓改名之時,就已經從各地集結開拔前進,目標很明確江夏重要據點——夏口。

而此時佔據荊州的十萬曹軍也在做著大規模的重新部屬,張遼被命令接替樂進進駐江陵,徐晃繼續屯樊城外,曹仁、曹洪等其餘兼領則率領大部隊已正式出樊城,一路大舉東進。

曹純、許褚、典韋等以及荊州降將文聘則著陪著曹智率虎豹精騎五千,從長坂坡、當陽等陸路直放夏口的途中,曹智要在途中領略一下這幾處歷史上造就張飛、趙雲等無數英雄的地域。而賈詡和真正的長坂坡英雄趙雲被任命臨時留守襄陽,幫助劉琮名為安定荊州,實則也是防止曹智在前征戰孫策,剛平定的荊州又出現不必要的情況,拖曹智前線的後腿。

浩瀚天空下,一支蜿蜒如蛇的部隊,緩緩行動在通往夏口的大江,江面和兩岸上。數百輛攜帶大量軍械和輜重的大車組成的隊伍,組成了一條浩瀚的長龍,緩緩的逼近著夏口。

夏口位於漢水下游,入長江處,由於漢水自沔陽以下古稱夏水,故名夏口。夏口城依江夏山地勢在近江處築城。此城周圍二三里,因隔江面對漢水和大江入江口,城依山負險,居高臨下,是拱衛其上游水陸、陸路的形勝之地,軍事地位十分顯要。

一支騎兵隊從漢水上游呼嘯而下,迅速馳近了夏口城的西城門,領頭的將領正是李典。

“夏口黃祖聽著,荊州牧劉琮已歸降曹公,你等速速開啟夏口水陸城門,迎接我們進去!”

被孫策打的快不成建制的黃祖江夏軍,此時正龜縮在夏口,扼守通往荊州腹地的最後大門。黃祖一聽屬下報說一支大軍正向他們駛來時,就急急帶著兒子黃射和一干將領奔上城樓,他看著旌旗招搖,緩緩而來隊伍的長度,一時有些吃驚。

由於樂進的這支部隊是提前行動的,所以劉琮投降曹智的官文都沒有來得及通知屯於夏口的黃祖。黃祖控制的江夏郡此時最前線就是這裡了,他一直在盡心盡職準備抵禦孫策的下一輪進攻,也在一直等待劉表給他的援兵。他那知道劉表死的第二日,劉表的繼任者劉琮就納表投降了曹智。樂進的部隊也就在劉琮投降曹操的第二日,就來到了夏口。

此時援兵沒等來,卻等來曹軍的黃祖既驚駭又氣憤,他對著城下的李典大罵:“放屁,荊州牧是劉景升,那是什麼劉琮,城下何人,想幹什麼?”

對於黃祖的不識好歹,李典無比氣憤,但也無法,只好繼續解釋道:“劉表已經亡故,我叫李典,荊州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