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
“剛與貝當會談,便趕來義大利”,齊亞諾在日記中寫道,“元首此舉,實在令人掃興。希望他不致於因為我們聲言反對法國而讓我們喝一杯毒汁。這是讓義大利人民吞的毒丸,比凡爾賽的欺騙有過之而無不及。”
希特勒未按原計劃返回柏林,而是令火車開往慕尼黑,以便休息一陣併為倉促提前的義大利之行作好準備。10月27日下午,正當他要乘火車南下時,德國駐羅馬大使館武官傳來訊息說,現在“幾乎可以肯定”,墨索里尼將於次日清早進攻希臘。據施密特說,聽到這一訊息,元首“怒不可遏”。當晚進晚餐時,裡賓特洛甫反映了他的主子的怒氣。“秋天下大雨,冬天下大雪,義大利人此時去攻打希臘,哼,休想前進一步!”他說。“另外,在巴爾幹半島打仗,後果是很難意料的。元首想不惜一切代價去支撐義大利總理的這項瘋狂的計劃,所以要馬上去義大利,好親口和墨索里尼談。”
裡賓特洛甫的這番話,不可能真是針對這件事。這次會晤是他自己在兩天前定下來的。再者,他自己清楚,元首剛才拒絕在一份發往羅馬的電報上簽字,而這份電報又是他手下的工作人員起草的,內容是用直截了當的語言批評這種進攻。“裡賓特洛甫”,電報起草人威茲薩克說,“批准了這封電報。希特勒卻說他不想去惹墨索里尼生氣。希特勒的沉默是個間接的跡象,讓義大利繼續進行其向巴爾幹半島挺進的、決定性的、危險的步驟。”
次日上午10時,正當“阿美利加”疾馳過波羅尼亞時,希特勒得悉,義大利的軍隊已開進希臘。據恩格爾的回憶,希特勒聽到這訊息後,破口大罵,但他並不是罵墨索里尼,而是罵德國的聯絡官和武官,說他們“多次壞了他的好事。”之後,他才改口罵義大利人口是心非。“這是為挪威和法國報仇!”他喊道。接著,他又抱怨說,“兩個義大利人中,有一個不是賣國賊就是間諜。”發洩了一通後,希特勒稍稍清醒地分析了一下形勢。他猜想,義大利總理進攻希臘的目的,是要與德國經濟對巴爾幹半島越來越大的影響相抗衡。“我非常擔心”,他說。他生怕義大利的入侵會產生“嚴重的後果,給英國在巴爾幹半島建立空軍基地以良機。”
一小時後,火車慢慢開進了裝飾得喜氣洋洋的佛羅倫薩火車站。墨索里尼滿面春風,大步流星前去擁抱他的盟友。“元首!”他喊道,“我們正在進軍!”希特勒控制住了自己。事情已壞,抱怨已無益。他的問候是傲慢的、與通常給予墨索里尼的熱情大相徑庭。但,這冷淡卻一瞬即逝。片刻後,這兩位獨裁者和政客,聽見皮蒂宮外的群眾高喊“元首!元首萬歲!領袖!領袖!”時,兩人又都神采奕奕。(會談將在皮蒂宮內舉行。)兩位獨裁者不得不幾次三番走到陽臺上,讓群眾安靜下來。“羅馬人只有對他們的凱撒才這樣歡呼”,希特勒後來對僕人說。“但是,他們並沒有將我騙住。他們是想軟化我,因為他們把我的計劃搞得亂七八糟。”(*墨索里尼在政府內任總理,在法西斯黨內被稱為“領袖”——譯註)
在會談中,希特勒將自己控制得很好,令施密特覺得驚奇,連“思想裡咬牙的一點跡象都沒有”。墨索里尼卻異常高興。如果說墨索里尼為做了希特勒勉強同意他做的事而內疚,那末,這種內疚的心情也被自己的悔恨驅散:在勃倫納山口,兩人曾雙雙保證維護巴爾幹的和平,但是,不到幾天,希特勒便派兵侵入羅馬尼亞。“希特勒常常是造成已成事實後再來見我”,他向齊亞諾埋怨說。“這次,我要以牙還牙。他會在報上發現,我已佔領了希臘。這樣,平衡便會得以重新確立。”
顯然,他已取得了成功,因為希特勒對希臘之事隻字未曾埋怨。相反,他將大部分時間花費在驅使他前來佛羅倫薩的那件事情上。他把與貝當和賴伐爾會見的情形告訴了墨索里尼,說貝當的尊嚴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卻未被賴伐爾的一副奴顏卑膝相騙住。他把與佛朗哥的會談說成是個酷刑,說若要再與他會談,他“還不如拔掉三四顆牙齒”。他抱怨說,關於參戰,佛朗哥的態度“非常曖昧”;他之當上西班牙的領袖肯定是出於偶然。
這次長時間的會談結束時,兩人又親如手足。希特勒再次重複了在勃倫納山口所作的保證,就是說,他將“無論如何不與法國簽訂和約,假如義大利的要求得不到滿足的話。”
墨索里尼則說,德意兩國,與歷來一樣,意見完全一致。然而,一登上“阿美利加”,希特勒便大肆譴責墨索里尼的新的“冒險”,說其結果只能是個軍事災難。他喊道,墨索里尼為何不攻打馬耳他或克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