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3 / 4)

小說:從乞丐到元首 作者:垃圾王

宣佈,對德國之變更,他是滿意的。當《羅生卡瓦利亞》在柏林首演時,元首前往參加,中間休息時在包廂內接見了施特勞斯。這使他喜出望外。

教會的“王子”們更是急於向希特勒獻媚取寵。“希特勒知道如何駕駛航船”,新近被宣佈為非法的天主黨領袖路德維希·卡斯牧師在晉見教皇后宣稱,“在他當總理前我就常與他見面。他思維清晰,既堅持崇高的理想,又面對現實。他給了我深刻印象……只要秩序得以維持,誰來統治都可以。”*?

烏斯十一世也恪守同樣的原則。這點可在7月20日希特勒與梵蒂岡簽訂的宗教協定中得到證明。教會同意不讓牧師和宗教界人士參政;希特勒則同意給予全國的懺悔學校完全自由——這是天主教的一大勝利。教皇陛下對希特勒的代表弗蘭茨·馮·巴本表示“最誠摯的歡迎,並說對德國政府有一位毫不妥協地反對共產主義和俄國形形色色的虛無主義的首腦,他是多麼的高興”。

梵蒂岡對被承認為一個十足的夥伴感恩不盡,祈求上帝保佑第三帝國。更實際的是,他令德國的所有主教向國社黨政府表忠。新的誓詞是以含義深刻的話結尾的:“在盡本人之神職時,在為德意志帝國的福利而靜默時,本人將盡力避免危及帝國的行為。”

在德國社會的每一階層,人們均在尋找支援新政府的理由。元首在群眾中大受歡迎;人們川流不息地湧向希皮塔耳瞻仰元首的故居便是證明。他們也前往希特勒孩提時代度暑假的農舍。他們爬上房頂拍照,在院子裡的木槽內洗手,好像裡面盛有聖水似的;他們敲下小塊堆穀倉的石頭,把一切能帶走的東西都帶走,以留作紀念。現在的主人從地裡回來時,他們常常受到遊客們的包圍。“簡直像趕集一樣”,約翰·施圖茨回憶說,“他們在牛身上畫卍字,一邊高唱希特勒的讚歌,一邊遊村。不久,那個地方便被糟蹋得像廢墟。”

1933年7月下旬,希特勒偷空再次拜訪白萊特,在理查和科西瑪·瓦格納以及他們的兒子品格菲的墓前安放了花圈。他還參加了一年一度的節日。自他擔任總理以來,這是首次拜謁瓦格納的故鄉。他在設在萬弗裡的圖書室內漫步,滿足之情溢於言表。“十年前您就是在這兒接見我的”,他對威尼弗裡德·瓦格納說。說完,他便陰鬱起來,“那次起義如果不遭失敗,一切都會大不相同。那時我的年紀正合適。我現在太老了。我失去的光陰太多了,必須加倍努力。”沮喪情緒來得快也消失得快,一會兒他便預言他將在位22年,“到時我就退休,但首先我得掌握更多的權力,省得再找內閣的麻煩。目前,他們認為完全有權過問根本與他們無關的事務。”在進素食午餐時,他透露,一旦得到全權,他就將寺院解散,將他們的財產全部沒收。

那年夏季,希特勒大部分時間在上薩爾茨堡的鄉間別墅消夏。他邀請漢夫施坦格爾一家前往瓦申弗爾德度假。漢夫施坦格爾脫不開身,便派赫侖納和埃貢前往(埃貢已12歲)。他們從慕尼黑乘車出發,希特勒坐在司機身旁。車抵羅森海姆附近一崎嶇路段時,突然發生急劇的爆裂聲,停了下來。7名衛兵,端著自動步槍,立時將拋錨的車子團團圍住。司機凱姆卡連忙檢查發動機——由希特勒打手電。“元首,又是老毛病”,司機解釋說,“不知是哪個共產黨分子往油箱裡放了糖塊。”希特勒令衛兵加強警戒,興致勃勃地觀看司機拆下一個零件。司機又吸又吹,還往地上吐——汽油和糖。

與其他自豪的家長一樣,希特勒領著赫侖納和埃貢參觀瓦申弗爾德。他的住房坐落在二樓,正對著上薩爾茨堡,與其它房間一樣,陳設簡樸。“室內只有一張小小的寫字檯和好些簡易的書架”,埃貢回憶道,“我特別注意尋找,看元首消遣時看些什麼書。”令人驚奇的是,大部分是卡爾·梅依所著的描寫荒涼的西部的書籍——這些書更適合於埃貢閱讀,而不是總理。

漢夫施坦格爾母子是請來的客人,但住在附近旅店裡或寄宿公寓裡的黨員也會來看元首。“戈林與元首形影不離。他們常在花園的小磚路上走來走去,邊走邊密談。走來走去都是那塊地。若是坐在屋前的走廊上,他們走過時,也可聽到一些談話內容。說話的總是戈林:‘我剛簽完20份死刑書……’據我記憶所及他說的大概只是這些。我母親也聽到過。我們倆都覺得奇怪,堂堂皇皇的國家政策後邊,竟有如此可怕的事情。”

他們全在一聘用餐。餐室設在樓下,簡樸大方。埃貢吃不慣安吉拉做的奧地利飯菜,尤其是豆莢,因為這菜要與牛奶、麵粉和些小糖一塊吃。不過,餐桌旁無拘無束的談話卻令他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