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3 / 4)

小說:十大元帥之謎 作者:雨來不躲

!來檢查!來檢查!”哨兵一看他們這副打扮,絲毫沒有起疑心。賀龍一行人就這樣機智地躲過哨兵的盤查,登上了開赴長江上游的江輪。後來,賀龍回憶這段往事時說:“其實那時我身上帶的都是黨的檔案,還帶有槍呢!”

他們登上輪船後,船上的帳戶先生左顧右看,打量了好半天,試探地問:“先生貴姓?”

賀龍說:“我姓王。”

帳房先生詭秘地說:“你不姓王吧?”

賀龍一怔,隨即鎮定地反問:“不姓王姓什麼?”

“你是賀龍”。

賀龍一看自己身分已被識破,嚴正地說:“知道是賀龍就要負責護送!”

帳房先生竟平和而親切地連連點頭稱是。原來,這個帳房先生和船上一些水手、工友是同情革命的。賀龍當師長、軍長時,駐軍武漢、鄂城,頗有聲望,在群眾中影響很大。所以,他雖然騙過了巡察的哨兵,卻被革命群眾認了出來。為了保護賀龍他們,船不拉汽笛就離港了。

當時,江上有很多駐紮武漢的桂軍巡邏划子,一見有船起錨啟航,飛快追了上來。帳房先生見狀趕忙讓賀龍他們躲好,水手們急中生智弄斷了拉汽笛的繩子。巡江划子靠近江輪,一群持槍桂軍上來質問:“為什麼不拉汽笛就開船?”帳房先生指著斷了的繩子說:“拉汽笛的繩子斷了,我們正在接。”這此士兵掃了掃船上的旅客,掉頭走了。

江輪就這樣在濤飛浪湧的大江上駛往洪湖地區。

一月十八日,船到洪湖邊的新堤鎮。鎮上駐軍是湖南部隊李覺的師,周圍也駐滿了敵軍,戒備森嚴。賀龍派人瞭解敵情,知道觀音洲只有敵人的一支團防隊伍,十幾個人、十條槍。賀龍對周逸群說:“把槍搞來如何?”周逸群感到不大容易。

賀龍朝周逸群笑著說:“我當面向他們借槍,你們就動手提。”

船靠了岸,賀龍、周逸群等人大搖大擺地朝觀音洲團防隊部走去。團防隊長見賀龍他們身上的打扮,以為是大官來視察,急忙吹哨緊急集合,十幾個團防隊員列隊歡迎。

賀龍走到團防隊長面前,摘下墨鏡,劈頭就說:“我是賀龍,特來借你的槍!”

團防隊長一聽到“賀龍”這個名字,早已嚇得魂飛魄散,一下子癱倒在地上,只顧求饒。

這時,一個團防隊員企圖開槍,被盧冬生一槍打倒,隨賀龍來的其他幾個人趁機一擁而上,將團防手中的六支漢陽造步槍、四支駁殼槍奪到手中。

賀龍等一行人興致勃勃地回到船上,繼續他們的行程。一月十九日,他們就在離洪湖不遠的反嘴鎮登陸了。他們一一向船工、水手揮手告別,安全地到達了目的地——洪湖。

洪湖,象一顆巨大的晶瑩奪目的珍珠,鑲嵌在長江的湖群之中,碧波盪漾,水天一色,面積達四百三十八平方公里,跨洪湖、監利兩個縣。它處於武漢市西南方,與湖南省接連,素有“千里洪湖”之稱“。

一上岸,賀龍等人就籌畫著去和賀錦齋接頭。賀錦齋(1901—1928)是賀龍的堂弟,小時候當過學徒,幹過農活。

1919年,賀龍在桑植辦“地方自治講習所”時,賀錦齋入所學習,接受了進步思想,以後又長期在賀龍部下工作,參加了北伐戰爭,南昌起義時在賀龍的二十軍中任一師師長,並加入共產黨。南昌起義失敗後,他轉道上海,找到了賀龍。黨組織要他先到洪湖地區拉起隊伍,開展武裝鬥爭。1927年11月,他就在石首建立起游擊隊,拉起了一支一百多人的武裝隊伍。

正當賀龍他們準備去尋找游擊隊,和賀錦齋接頭時,只見一位魁梧的漢子,身穿灰色棉軍衣的人飛快朝他們走來,撲上去一把握住賀龍的手,激動萬分地大喊著:“大哥,我曉得你是任憑什麼敵人也打不死的!”說罷,朝岸邊一群人揮臂大喊著:“你們不是盼望見到賀龍嗎?看,他來了!”

此人正是賀龍的堂弟賀錦齋。這突然的會合,使得岸上的人們全都忘情地歡呼起來。

這次小小的會師,使湘鄂邊前委有了一百多條槍的武裝隊伍。賀龍曾說:“這是我們赤手空拳來到荊江以後,第一次抓到手的本錢。”

不久,賀龍透過他參加南昌起義時的部下張天輝,與以李兆龍為首的石首中心縣委取得了聯絡。隨後,又透過石首中心縣委,將大革命時留下來的兩支農民武裝召集過來,由湘鄂邊前委統一領導。前後會合的三支隊伍共有四百多人,三百多支槍。於是,賀龍將他們編為兩個大隊,樹起了“四十九路工農革命軍”的紅旗。這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