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的精神,堅持工作的嚴肅性、嚴格性和嚴密性,簡稱“三敢三嚴”精神。
六、堅決保證科學研究工作時間。強調行政幹部能做的事,不要叫科研人員做,業務時間讓科研人員自由支配。
七、建立系統的幹部培養制度。
八、加強協作,發展交流。
九、勤儉辦科學。提出要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科研機構要力求減少行政和政治工作人員,增加科研人員比重。
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十一、團結、教育和改造知識分子。指出知識分子初步“紅”的標準有二,一是擁護共產黨,一是擁護社會主義,用自己的專業為社會主義服務。在當時的特定條件下,許多知識分子是從舊社會過來的,他們的出身或社會關係屬於非勞動人民家庭的相當普遍,這一條是為了澄清人們對知識分子“只專不紅”的偏見。
十二、加強思想政治工作。
十三、大興調查研究。
十四、健全領導制度。這一節規定,研究所由黨委全面領導,貫徹技術負責制,學術工作由行政和學術領導組織(主要指科學家)決定,黨的室、組一級基層組織只起保證作用。黨員要尊重非黨科學家的意見。當時,科研系統的有些黨員,總覺得自己比知識分子高一等,至少不能讓知識分子翹尾巴。所以一切由我說了算,瞎指揮、外行指揮內行盛行。
因此這一條規定,只有所一級黨委才有領導權,黨員個人的見解,不代表黨。
“科學十四條”下發後,廣大科研人員無比擁護。青年科技工作者們說:“檔案中的話真是反映了我們的心聲。它關於紅專問題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過去只是看你社會活動參加多少,不看工作表現,隨大流,開開會,唱歌跳舞,都是比較容易做到了,真正要在業務上作出成績,不下苦功是不行的。”
1962年2月16日,聶帥在廣州主持召開“全國科學技術工作會議”,他私下找少數科學家談心時,發現他們仍然顧慮很大。有人問聶帥,對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這個提法如何理解?
他們說,一提起知識分子,就是資產階級的,叫做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使子女也因此受到歧視,從沒聽到有人提誰是無產階級知識分子。聶帥覺得這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聶帥首先請示了周恩來,總理說:“知識分子就是知識分子,人民的知識分子。”國務院開會時,也曾對知識分子的階級屬性有爭論。聶帥說:“革命這麼久了,大學為我們培養的都是知識分子,難道都是為資產階級培養的?這不能理解嘛!”當時的國務院副秘書長許明很同意聶帥的意見,她也激動地說:“辦那麼多學校,都是培養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我們幹什麼!那是不合乎邏輯的。”
3月2日,周恩來在廣州會議的報告中明確指出,知識分子中的絕大多數屬於勞動人民的知識分子,不能把他們當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看待。陳毅在講話中乾脆提出了“脫帽加冕”的口號,就是給知識分子脫掉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帽子,加上勞動人民的知識分子之冕。事先,聶帥曾向陳毅談了知識分子的思想顧慮。自此之後,科學家的主人翁責任感大大提高,黨同知識分子的關係得到空前改善。所有這些,包括“科學十四條”,在今天仍然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聶帥曾經說:“中國人民是很聰明的,並不比別人的民族笨。事實證明了這一點。我們有些科學家的確很有才能,關鍵是怎樣發揮他們的才幹。要有正確的政策,要關心他們的生活。恩來、小平同志號召我們當科學家的勤務員,這個提法非常好。我本人就願意當科研戰線的勤務員。”《聶榮臻回憶錄》聶帥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聶帥為建國建軍和科技事業的騰飛所建立的卓越功勳將永載史冊,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的軍旅之情,科學之魂……
羅榮桓元帥之謎
1 “照妖鏡”之謎
羅榮桓的方臉上,戴著一副深度的近視鏡。大家對此有很多的議論。有人說,那是望遠鏡,因為他看得遠,深謀遠慮;有人則說,那是個顯微鏡,因為他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東西,能從現象看到本質,全面看問題;還有人說,那是副照妖鏡,因為他能識破偽裝的東西,能看穿打扮成美女的妖魔鬼怪。
1。1 水野清是人是鬼
1941年冬,5萬日軍“掃蕩”山東沂蒙山的時候,我軍在濟南的地下工作人員,從日本謀略部(日本高階特務機關)弄到一份絕密情報,日軍的兵力部署,部隊番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