鐧秸飧齔鞘性�1936年的100萬人口的水平。到了1942年人口達到了最高點約70萬,並在戰爭持續期間穩定在這一水平上。
在日本人統治下的生活遠談不上愉快。但很多人逐漸相信征服者將留下來,一種屈服的情緒在這座城市蔓延開來。偶爾有一些地下的反抗——間或有人跑進坐滿日本軍官的戲院,扔一顆炸彈。但一般來說,這類造反是零星的和罕有的,大多數反抗日本人的敵意的表示是非暴力的,例如反對日本人的招貼、傳單和在牆上的塗畫。
南京的苦難終於在1945年的夏天結束了。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的第八大城市廣島投下一顆未經試驗的鈾彈,第一天殺死了這座城市24。5萬人中的10萬人。但日本人並沒有投降,美國在8月9日向日本的城市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一顆鈽彈。之後,不到一個星期,8月14日日本作出了投降的最後決定。
日本人在這個前中國都城一直逗留到日本投降那天才匆匆撤離。據目擊者說,看到日本人喝得酩酊大醉或在街上哭泣。有人聽到傳聞說,當地居民強迫沒有武裝的日本人跪在路邊並毆打他們。然而報復日本駐軍的行為並不多見,因為在這個混亂的時候,很多中國人躲在家裡,由於害怕萬一日本戰敗的訊息不是真的而不敢慶祝。撤離是迅速的,沒有大規模的對日本士兵的迫害和關押。一個南京居民回憶說,日本投降以後她在家裡待了好幾個星期,而當她出來的時候,日本人已經走了。
第八章 審判日
在第二次大戰就要結束之前,同盟國就已組織了軍事法庭要把日本戰犯送交審判。由於充分預計到日本的戰敗,美國和中國國民政府為審判作初步的準備。1944年3月,聯合國家建立了戰爭罪行調查委員會,並在重慶——南京滄陷後,中國的戰時都城,為調查遠東和太平洋戰爭罪行附設了一個委員會。日本投降之後,法庭的計劃開始認真地進行。在日本的盟軍最高司令部和中國國民政府密切合作,收集日軍在華暴行的證據。由於在南京暴行期間犯下的罪行,日本的權威人物不僅在南京,而且在東京接受審判。
南京戰爭罪行審判
南京的暴行是這座城市心靈上的一道深重痛苦的創傷,一道隱藏多年的受了壓抑的恐懼和仇恨的創傷。自1946年8月開始,在這座城市審判乙級和丙級戰犯時,這道創傷破裂,進發出在戰爭時期聚集起來的全部毒物。
雖然只有少數幾個日本戰犯在南京審判,但給了當地中國百姓一個傾訴苦痛、宣洩仇恨的機會。審判持續到1947年2月,在審判期間,1,000多人證明了約460起謀殺、強姦、縱火、搶劫案件。中國政府在南京街頭貼出佈告,敦促目擊者帶著證據站出來作證;同時,12個區公所向全市收集人民的陳述。他們一個接一個出現在法庭,聆聽中國法官對他們的警告:如果作偽證要判5年監禁,然後發誓句句真言,在書面陳述上簽名、蓋章、按指印或畫押。證人不僅有幸存的中國人,還有一些安全區的領導人,如邁納·瑟爾·貝茨和劉易斯·斯邁思。
審判期間,痛苦地隱藏多年的證據展示出來。最著名的展品之一是一小本相簿,有16張日本人自己拍攝的關於種種暴行的照片。大屠殺期間,這些底片由日本人送去沖印店,那兒的僱員偷偷多印了一套相片,放進相簿,藏在浴室牆內,後來又秘密藏在一座佛像下面。這本相簿從一人手裡傳到另一人手裡,甚至在日本人發出威脅並搜查其拍成照片的罪證時,人們仍冒著生命的危險收藏它。為了這16張照片,有一名男子甚至逃出南京流亡。(這些照片從照相館到戰爭罪行審判庭再到它們的最後棲身之地檔案館,其間漫長而又複雜的歷程在中國激發了無數的文章以及一部大型紀錄片)。
不過,不是所有的證據都是經由如此轟動曲折的道路到達法庭的。有的是直接來自舊的剪報。本書第二章描述過兩個日軍中尉野田毅和向並敏明參與臭名昭著的殺人競賽,《日本廣知新聞》有關此事的一篇文章被引用在審判中。在審判過程中,當然,這兩名日軍軍官都否認每人殺人超過150個。其中一人指責這篇文章是外國記者憑想象捏造的,另一人堅持說競賽的事是他瞎編的,是為了回日本後比較容易娶到老悽。1947年12月18日,當判決在法庭上宣讀時,中國聽眾高聲歡呼,高興地落下眼淚。兩名中尉由行刑隊處以死刑。
南京戰爭罪行審判的焦點是谷壽夫。1937年,他在南京任日軍第六師團師團長。這支部隊在南京犯下了累累罪行,尤其在中華門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