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聰明用在正道上”,當父母們前幾次說這樣的話時,孩子是能從父母的話中聽出自豪感來的,同時,孩子也會因為父母的這些話而感到自豪。並且這些自豪感還會時不時地在不同的場合“竄”出來。例如:
當他們不想認真聽課時,他們就會想:反正我很聰明,不認真聽老師講課,也學得會。所以,他們就會理所應當地在老師講課的時候玩遊戲、打瞌睡;
當老師或父母指出他們的缺點和錯誤時,他們就會想:我這麼聰明,犯點小錯誤是沒有關係的,你們用不著這樣大驚小怪。
……
對於四年級的孩子來說,由於他們有了理性思考的能力,他們能讀出父母語言背後所隱藏的資訊。看,孩子的這種不負責任、不謙虛的想法,都是來自於父母的那點兒自豪的感覺。
但是,當孩子聽父母說了太多這樣的話時,孩子就會產生反感,進而會產生逆反心理:爸爸媽媽越是說我聰明不向正道上用,我就越做給他們看。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如果父母們瞭解四年級孩子心理、思維發展特點,這個問題就很好解釋了。四年級的孩子自我意識已經崛起,他們的自尊心在進一步地增強,如果父母總是抱怨、責怪他們“你的聰明就是不向正道上用”,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進而引發他們的逆反心理。
引導孩子把聰明用在正道上(4)
最後,當這樣的話父母說得太多時,孩子就會認同父母的說法,以“我是一個壞孩子”自居。在這裡,我不得不講一講我所教過的那個孩子的故事了:
他是個男孩子,很聰明,就是有點淘氣。我知道這樣的孩子最容易成才,也很容易走上歪路,因此他是我的重點培養物件。
有段時間,我明顯感覺這個孩子的淘氣行為在呈直線狀增長。找了個合適的機會,我把他叫到了我的辦公室對他說:“你是個聰明的孩子,如果你肯認真學習,你一定會取得很好的成績。”
但這個孩子卻說了一句讓我意想不到的話:“聰明有什麼用?反正我已經不想走正道了。”
詫異過後,我急忙與他的家長溝通。在溝通中我才明白,是家長常說的“你很聰明,但就是不向正道上走”這句話害了他。
一句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更何況是父母經常對孩子說的那句話。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很多的家教例項證明,父母認為孩子是優秀的,那孩子的人生就是優秀的;父母認為孩子是失敗的,那孩子的人生就是失敗的。因為如果父母從心底欣賞孩子,那孩子就能從父母的欣賞中得到自信,從而為不辜負父母的期望而努力;但如果父母從心底就不認同孩子,處處指責、批評孩子是個“壞孩子”,那孩子最終將會認同父母的看法,從而以“壞孩子”自居。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少說孩子的缺點,多講孩子的優點。那如何做到這一點呢?父母們不是都發現自己的孩子聰明瞭嗎?從孩子的聰明點入手就可以了。
王先生的兒子棟棟就十分聰明,不過他很不喜歡學習,但王先生從來沒有說過兒子的聰明“不向正道上用”。
一次,棟棟做作業時遇到了一道很難的數學題,他想了一會兒,但沒有想出解題的辦法,便把作業本一扔,說:“這麼難的題,誰會做呀?不做了。”
看到兒子這個樣子,爸爸走過來說:“遇到難題了?讓我來看一看。”爸爸看了看,又說:“這道題有一定的難度,但你為什麼不拿出你科學家式的探索精神來‘探索’它一下呢?說不定你再‘探索’一會兒,就可以把它‘解決’。”
兒子被爸爸的話逗笑了,又重新拿起了作業本思考起來。沒想到,這次他剛剛思考了五分鐘,就找到了解題的思路。
任何一個孩子都需要父母的賞識,正處於人生的重要轉折期——四年級的孩子更是如此。四年級,孩子理性思考的能力已經出現,如果父母更多的是關注孩子的優點,那孩子會因父母的賞識而愈發自信,在這種心理的推動下,他們的優點會越來越多;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優點不聞不問,而只關注孩子的缺點,那孩子就會認為父母是對自己吹毛求疵,進而產生逆反心理,他們的缺點也會隨著父母關注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所以,聰明的父母會花大量的時間去說孩子的優點,只花少部分時間糾正孩子的缺點,或及時把孩子的缺點轉變成優點。
方法三:多創造和諧氣氛,少製造消極氣氛
不管是哪個年齡段的孩子,也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不和諧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