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A)費用列中。傳統上,非製造相關成本對大部分產品來說是較不重要的,不過,由於服務程度的提高,以及不同科技的發展,已經使得製造相關成本和非製造相關成本在許多公司裡的相對比重對調過來了。
營銷和銷售成本,包括廣告、運送、銷售佣金及銷售人員工資。
管理費用,包括執行性、組織性及一般性職員的薪水。
製造相關成本和非製造相關成本都是源自企業的正常運營活動。此外還有一些其他支出,像是購買資產,也會在短期問內出現在損益表上——即使那並不屬於營運費用。圖表11。1中把這些成本專案簡化,以方便讀者理解。其中銷售成本包括直接材料、人工及製造費用,通常是從標準成本計算出來的,還包含了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標準成本是一個事先決定的成本數額,代表在最有效率的運作方法下的應有成本。換句話說,它是用來衡量績效的標尺)。同樣,經常性支出(包括非製造相關成本或銷售、一般性和管理費用等)也可能是固定和變動成本的組合。
圖表11。1 簡化的損益表
從上述逐條列出成本的過程所編制出來的損益表,可以提供歷史營運結果的審視與回顧,但是它無法協助規劃和改進產品管理活動的決策過程。要獲得這方面的資訊,就必須進一步區分產品的變動和遞增成本,才能掌握他們對經常性支出和利潤的貢獻。
細分報告的概念
變動成本(variable costs)是指那些變化程度和活動程度直接相關的成本。如果活動程度增加兩倍,變動成本也會加倍,因為單位成本在相關活動範圍內通常是固定不變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都是變動生產成本,銷售佣金則是變動銷售成本。此外,也可能有跳階式變動成本(類似遞增成本或半固定成本),譬如機械設定時間、季節性人力,以及其他和業務量相關的活動,都可以視為該項業務的變動成本。相對地,固定成本(fixed costs)則不會隨著活動程度的改變而變動。由於固定成本的總數是維持不變的,所以單位成本將隨著單位數量增加而下降。有時候我們會說變動成本是“做”生意的成本,而固定成本則是“入行”要花的成本。
一旦將成本分成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產品經理就可以輕易決定不同產品或顧客細分的貢獻,也可以讓企業很容易就能評估幾個產品經理的相對錶現。圖表11。2將傳統的損益表(使用歷史成本資訊)和貢獻損益表(contribution ine statement,區分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做一個比較。
圖表11。2中這兩個損益表的第一列(營業收入)和最後一列(稅後淨利)都是一樣的。不過,使用貢獻損益表可以清楚看出,這些產品的銷售能夠對固定成本(在損益平衡前)和利潤(在損益平衡之後)產生9300元的貢獻(參見第十二章有關損益平衡應用在決定定價上的分析)。
貢獻報告的概念可以進一步應用到事業單位、部門、產品經理、產品線、顧客,或其他單位的分析上。在針對這些細分進行分析時,先要了解直接成本和共同成本的觀念。
圖表11。2 傳統的損益表和貢獻損益表的比較
直接成本是指那些能夠用特定分析單位(如:產品經理、產品、顧客等)辨別出來的成本,以及那些因為該分析單位或與它有關的活動中衍生出來的成本。共同成本(mon costs)是那些無法從任何分析單位辨別出來,但是可以由所有單位共同察覺的成本。共同成本(很可能是固定成本)無法經過人為平均以外的任何方式來進行分配。圖表11.3是一個貢獻報告的例子,它以產品經理的角度來呈現損益情形——就好像每一個產品經理是不同的事業體一樣。在這個例子中,企業總營業收入是900000元,其中500000元來自於產品經理甲,400000元來自產品經理乙。他們的貢獻分別是80(00元和l70000元,但還有IOX)00元的經常性支出尚未分攤給這兩個產品經理。產品經理乙的營業收入來自於標準型產品(150000元)和定製型產品(250000元),它們分別有70000 元和l40000元的貢獻。而在產品經理乙的管轄範圍內,有40000元的固定費用無法直接歸人上述兩類產品。至於他的定製型產品,則分別從承包商和住宅型顧客產生l80000元和70000元的營業收入,合計為250000 元。這兩群顧客的貢獻也分別在圖中列明——還不包括尚未進行分攤的、非直接與以上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