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2 / 4)

利率平價學說的核心內容

在兩國利率存在差異的情況下,由於國際間的套利性資金流動,資金將從利率低的市場流向利率高的市場以牟取利潤。但是,套利者在比較金融資產的收益率時,不僅要考慮兩種資產的利率所帶來的收益,還要考慮因匯率變動而產生的成本。因此,套利者往往將套利與掉期業務結合,以避免匯率風險。大量的套利活動和掉期交易,使得低利率貨幣的現匯匯率下降和期匯匯率上升,高利率貨幣的現匯匯率上升和期匯匯率下降。直到兩種資產的收益率相等,抵補套利活動才會停止,此時遠期匯率差價正好等於兩種貨幣的利差。由此推論,期匯匯率與現匯匯率的差額是由兩國間的利率差所決定的,利率高的貨幣在期匯市場上貼水,利率低的貨幣在期匯市場上升水。

(二)利率平價學說的數學表示式

假設本國的利率水平為i,同期外國的利率水平為i*,即期匯率為S (直接標價法),遠期匯率為F。若投資者用1單位本國貨幣在國內投資,到期的收益是(1+i);若選擇在國外投資,則必須先將1單位本幣兌換為1/S的外幣,再進行投資,到期的收益是(1+i*)/S。按照約定的遠期匯率F兌換,則可以收回本幣(1+i*)F/S。比較在兩國的投資收益,投資者可以確定投資方向。若1+i>(1+i*)F/S,資本將從國外轉移至國內,於是本幣的即期匯率上升而遠期匯率下降,外幣匯率變化的方向相反。若1+i<(1+i*)F/S,資本將從國內轉移至國外,於是外幣的即期匯率上升而遠期匯率下降,本幣匯率變化的方向相反。套利性資金流動,最終使在兩國的投資收益趨於相等。上述原理可用數學語言表達如下:

1+i=(1+i*)F/S(2�6)

或者FS=1+i1+i*(2�7)

式(2�7)兩邊同時減去1,可得:

F…SS=i…i*1+i* (2�8)

式(2�8)還可以寫成:

F…SS+F…SSi*=i…i*(2�9)

由於是F…SS=i*兩個百分比的乘積,通常數值很小,可以忽略不計。所以:

F…SS=i…i*(2�10)

式(2�10)就是利率平價方程式。它表明:如果國內利率高於國外利率,遠期外匯必然升水;如果國外利率高於國內利率,遠期外匯必然貼水。並且,升(貼)水率大致等於兩國的利率差。

二、利率平價學說簡評

(一)利率平價學說的理論價值

利率平價學說是西方匯率決定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產生是匯率理論上的大發展和大創新,其理論貢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夯實遠期匯率決定理論的基礎。以往的匯率決定理論主要研究即期匯率的決定問題,而利率平價學說將遠期匯率的決定及其波動的一般規律作為重點,完善了遠期匯率理論體系。②解析了匯率和利率的互動機制。利率平價學說看到了匯率和利率這兩種金融資產價格的內在聯絡,並從利率變動和相應的資本流動中發現了遠期匯率變動的規律,找到了便於預測匯率(特別是遠期匯率)的關鍵因子,不僅填補了以往匯率理論的空白,而且在實踐上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③為各國貨幣管理部門運用貨幣工具調節和干預匯率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以往的匯率理論較多地從實物部門著眼,而利率平價學說所關注的重心是貨幣部門,故其為各國調節和干預匯率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各國貨幣管理部門往往透過適當地調節國內的利率水平來穩定外匯市場上的匯率。

(二)利率平價學說的不足

利率平價學說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若干方面:①利率平價學說沒有考慮外匯交易的成本。在實際的外匯交易中,成本不僅會直接影響利率與匯率的關係,而且還能影響到各種市場參與者的行為動機,從而影響市場參與者的交易決策。②資本完全自由流動的假定與現實不符。事實上資本在國際間的流動不時會遭遇各國外匯管制的壁壘,即使在最發達國家,貨幣管理部門對於資金的轉移也有某些限制條件。③拋補套利資金無限度保證供應的假設嚴重脫離實際。實際生活中從事拋補套利的資金絕對不可能無限度地保證供應,一方面因為與持有國內資產相比較,持有國外資產具有額外的風險,且風險隨著套利資金的遞增而加大;另一方面,套利活動本身存在著機會成本,出於資金的安全和保持一定流動性的需要,投資者一般不會把全部資金用於套利活動。④政治風險、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