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2 / 4)

小說:黃克誠 作者:風雅頌

將是十分危險的。因此,紅軍應當儘快撤回贛東蘇區一帶集結,整訓部隊,依託根據地同敵人周旋作戰。

毛澤東的這一主張簡直與中央方針唱了反調。

訊息傳到紅三軍團時,相當一部分同志不願意東渡贛江,仍舊堅持攻打中心城市,以實現中央計劃。

黃克誠聞訊,非常支援和擁護毛澤東的主張。

他之所以曾經一再反對攻打武漢、長沙,就是因為他從親身經歷中明白了一個道理:沒有根據地作依託,單純去攻打中心城市求發展,是不可能持久的。

毛澤東的主張無疑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不過,毛澤東的見解要比自己高深、系統得多。數十年後,當黃克誠已是垂暮之年,他還記憶猶新,充滿感情地回憶說:在這一要作重大決策的關鍵時刻,毛主席卻敏銳地看出了形勢變化的苗頭,他看出軍閥戰爭很快就要停了,蔣介石會集中兵力來對付紅軍。這個問題當時只有他看出來了。他就派周以慄同志到紅三軍團去說服彭德懷同志,不要冒進打南昌,部隊要迅速東過贛江回到老根據地,當敵人進攻時再消滅它。經過一個多月,才把彭德懷同志他們說服,將部隊撤回老根據地。那時,我們的偵察工作很差,毛主席就是透過看報紙,分析出國民黨要向我們大舉進攻。這又是一個關鍵性的決策。紅軍能夠粉碎敵人的一、二、三次“圍剿”,就是這個決策的結果。如果當時不回到蘇區,而在敵佔區同敵人作戰,那麼情況怎麼樣,就很難說,很可能打得一塌糊塗。

天有不測風雲。

1930年上半年開始,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了肅清反革命運動。

在紅一方面軍內部也開始了肅反打“AB團”的鬥爭。“AB團”是蔣介石指使並授意國民黨右派在南昌成立的反革命秘密組織。“AB”是英文Anti—Bolshevik(反布林什維克)的縮寫,該組織早在1927年已經解體。

但是,黨內一些“左”傾思想嚴重的同志,大概是發現了個別“AB團”分子在蘇區活動,遂如臨大敵,在蘇區和紅軍中大搞肅反打“AB團”,使得肅反嚴重擴大化。

1930年12月,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根據一些人在刑訊逼供下搞出的假口供,派總政治部政務處長李韶九到紅二十軍進行肅清“AB團”的鬥爭。

李韶九此人品質不好,就是他在江西省行委和贛西南特委大搞刑訊逼供,致使不少人屈打成招,人人自危。

因而,紅二十軍少數領導人眼見自己也將被錯定為反革命並遭逮捕,對李韶九的這種做法抱有極大的懷疑和不滿。於是,他們在12月12日帶領隊伍包圍了江西省行委、省蘇維埃政府所在地富田,扣留李韶九,釋放了被錯捕的近百名同志,提出了分裂一方面軍領導的錯誤口號,將二十軍拉往贛江以西地區。

這就是震驚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富田事變”。

“富田事變”的發生,在紅一方面軍和黨內引起極大震動。

中央政治局、紅一方面軍總前委錯誤地認定富田事變是“AB團”裡應外合、公開叛變的“反革命行動”。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及方面軍負責人相繼發表宣言和公開信,要求有關方面進行堅決進攻和鎮壓。

軍隊中肅反打“AB團”的鬥爭日益擴大開來。

一些“左”的思想嚴重的同志,甚至於命令各部隊成立專門的“肅反委員會”,指令各部隊必須抓出多少名“AB團”分子。

一股可怕的瘟疫在紅軍中蔓延開來……

不少部隊開始搞逼供信,供出一個,殺掉一個,甚至連隊也有權殺人了:不少江西籍戰士因“富田事變”發生在江西,成為肅反主要目標,冤死在自己同志的刀下;有的團打了三十多個“AB團”;有的師殺了好幾百名“AB團”。

“AB團”越抓越多,越殺越多……

真是禍起蕭牆,冷風瑟瑟。

黃克誠作為第四師第三團的政委,也一度成為團肅反委員會主任。

在蔣介石即將大規模“圍剿”蘇區之際,上級提出“階級決戰”的口號,要求清除混進革命隊伍的地主、富農、“AB團”等反革命分子,黃克誠是贊成和擁護的。

因而,肅反伊始,黃克誠還是忠實地執行了上級的指示,在全團清除“AB團”,一下子打掉了一百多人。

但是,隨著肅反工作的深入進行,黃克誠越來越感到疑惑。“AB團”越抓越多,那麼多反革命混在隊伍中,紅軍還能夠打修水、克長沙、攻吉安,取得一系列戰鬥勝利,讓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