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相信。特別是廣大戰士勇猛衝鋒,出生入死,竟然冒出許多人是“反革命”?!
黃克誠開始認真地反思了。他日益感到這場肅反斗爭有問題,心裡更加內疚和悲憤。那麼多戰士被殺掉了,那麼多優秀幹部死在自己同志的刀下……
中央蘇區第一次大規模的肅反運動逐漸進入了尾聲。黃克誠在痛定思痛之後,還是不能原諒自己,他後來回憶說:在這次肅反打“AB團”擴大化的錯誤行動中,我對“AB團”的存在及其危害性,對“階級決戰”的口號和所謂“地主富農鑽進革命陣營內部破壞革命”的事實,開始一段深信不疑,對上級的指示和部署,完全是自覺地遵守執行,從而,鑄成了遺憾終生的大錯,至今回想起來,猶感沉痛不已。如果要細算曆史舊帳,僅此一筆,黃克誠頸項上這顆人頭是不夠抵償的。由於這次錯誤的教訓太慘痛了,使我刻骨銘心,畢生難忘,所以,以後凡是碰到搞肅反、整人之類的政治運動時,我就不肯盲從了。1931年1月,東韶。
天色已經大亮,雲消霧散之後,山頭抹上一層紅色的陽光。眼前這一切使人很難想象,就在幾天前,這裡曾經是硝煙瀰漫,殺聲震天的戰場。國民黨譚道源師就在這裡被紅軍打得一敗塗地,三千多人就地被俘。
紅三軍團第四師在東韶休息好幾天了。第四師新任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黃克誠抓住這難得的間隙,舉辦了一個短期軍事政治訓練隊。
黃克誠是老資格的部隊政治工作者,回顧自己參加革命軍隊後的種種經歷,使他親身感受到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不亞於軍事指揮,一個優秀的軍事指揮員應該也具備一定的政治工作素質。黃克誠將目光對準了那些在四師最基層的“幹部”一班長。他從全師抽調了二十多名年輕有為的優秀班長,舉辦了一個短期政治軍事訓練隊,為部隊培養基層骨幹。
訓練隊的訓練是嚴格而又正規的。黃克誠為此付出了很大的精力與心血。他親自給學員們授課,講授如何去做政治工作,同時督導學員們進行必要的軍事培訓。
時值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勝利不久,黃克誠與蘇區的廣大將士一樣,心境格外愉快。
親身經歷第一次反“圍剿”作戰,使黃克誠有幸目睹毛澤東那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蔣介石十萬兵力分進合擊,妄圖一舉殲滅紅一方面軍。毛澤東提出了“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以小股兵力誘敵就我範圍,主力部隊則秘密集結於黃陂、小布地區,以逸待勞,待敵戰線拉長,兵力分散,士氣低落,紅軍主動出擊,五天內取得龍岡、東韶兩戰兩捷,殲敵一萬六千餘人,活捉敵前線總指揮兼十八師師長張輝瓚,整個戰役打得痛快淋漓!正像後來毛澤東寫的反映這次反“圍剿”的著名詞章《漁家傲》所描述的那樣: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
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時間過得真快,兩個多月過去了。
第四師政委石恆中病癒歸隊。上級隨即傳來命令,調派黃克誠到第三師擔任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軍事政治訓練隊也隨之結業了。學員們經過短期訓練,派到了各連擔任政治委員。
後來,這些學員當中不少人成為紅軍的優秀指揮員。其中楊勇還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
東韶通往樂安招攜鎮的山間小路上,黃克誠獨自一人,手牽著一匹白馬,不緊不慢地走著。
馬背上是一件簡單的行李,裡面是黃克誠的隨身生活用具。陽春三月,春的氣息已經很濃了。
五顏六色的花朵,綠草新枝,沉浸在徐徐春風裡。沿途的老百姓喜氣洋洋,分田分地正忙。
黃克誠沐浴在這一片春光裡。
他將要到紅三軍團第三師赴任了。經歷了多次升降起伏,多次被指責批判之後,黃克誠反而更加成熟了,這使他有更多的機會去冷靜地思考黨記憶體在的一些問題。不盲從,逐漸成為他做人、行事,乃至更好地為黨和人民工作的重要準則之一。一進招攜鎮,三師師長彭邀已經聞訊前來迎接了。
黃克誠急忙迎上前去,與彭邀高興地握手致意。
彭遨一臉絡腮鬍子,開朗爽直。黃克誠與他以前就認識。他知道彭邀畢業於長沙楚怡工業學校,也是湖南人,作戰勇敢,指揮果斷,是紅三軍團最出色的指揮員之一。能夠與這樣的同志共事,黃克誠心情十分舒暢。
黃克誠剛剛安頓好,來不及休息,便投入了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中。
打土豪、籌款、擴軍、協助地方黨委作群眾工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