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黃克誠指示劉震第十旅及第七旅一部,發起高溝、楊口戰役,開始對日偽軍展開反攻。
高溝、楊口是灌雲、新安鎮之敵伸向西南的主要據點,築有堅固工事,是淮海、鹽阜兩區交通線上的一顆釘子。劉震根據上級部署,率領淮海區所屬部隊向高溝、楊口之敵發起猛烈進攻。
針對敵人工事堅固、可能有敵增援的特點,劉震果斷下令以一部首先打高溝據點,以另一部鉗制楊口等地,然後集中兵力會攻楊口,全殲該處之敵。
在劉震指揮下,新四軍拔除了高溝、楊口中心據點,攻克大小據點十四處,取得輝煌戰果。
訊息傳來,黃克誠十分高興。
接著,黃克誠率領三師將士在5月至10月間,又發起濱海地區連環攻勢,把淮海區之敵分割在幾個孤立區域,將根據地邊沿區一舉推進到了隴海路。
爾後,第三師重創南下增援的偽軍孫良誠部,區域性戰略反攻取得成效。
1945年初春,蘇北。春寒料峭。
阜寧,位於鹽阜區東部,射陽河從它東面出海,串場河與通榆線從其南面穿過,因而阜寧成為水陸交通要道,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自從1943年春,敵偽在“大掃蕩”中佔據阜寧城及其附近鄉鎮後,不斷增兵阜寧。1944年冬,敵偽第二方面軍孫良誠部又從河南調來鹽阜一帶,孫良誠特派其四十一、四十三師共七個團駐紮阜寧一線。
敵人重兵屯駐阜寧,時刻威脅鹽阜區根據地。
在黃克誠的頭腦裡,這個鹽阜區根據地邊上的釘子,早已被列為殲滅的物件。
不過,黃克誠用兵老成持重,鑑於敵強我弱的實際情況,他一直等待有利戰機,沒有輕易下手。
隨著華中新四軍展開區域性反攻,攻打阜寧的條件日益成熟。於是,黃克誠召集張愛萍等師部領導,分析敵情。大家一致認為,此非彼時,在兵力對比上,我眾敵寡,在戰鬥意志上,我盛敵衰,攻克阜寧城時機已經成熟。經過商議,黃克誠果斷作出攻打阜寧城的抉擇,遂決定集中八旅、十旅、師特務團,以及鹽阜區的阜寧、阜東、建陽、射陽、鹽東五個獨立團,共約十一個團的兵力,準備發起阜寧戰役,整個戰役由黃克誠親自指揮。
準備工作開始周密安排,緊鑼密鼓地進行。
黃克誠身披一件破舊軍大衣,一個團一個團地檢查備戰工作。
與敵作戰,不僅鬥勇,還要鬥智,黃克誠十分注重後者的作用。
不幾天,射陽河上游出現了許多小木架,上面貼著各種抗日標語,順流而下,漂向敵偽駐守的阜寧城。
守城敵人不知何物,伸頭觀看。來到近前,大家都看清了:“日軍必敗,我軍必勝!”
“中國人不要為日本軍賣命!”
“歡迎棄暗投明!”
小木架上碩大的黑字標語直入敵軍士兵的眼簾。不僅如此,敵人各據點附近,新四軍也頻繁出沒。奇怪的是,他們也不開槍打仗,只是向據點大聲喊話,說日軍必敗,抗日根據地減租減息,老百姓豐衣足食,號召偽軍兄弟棄暗投明。
阜寧守敵多是冀、魯、豫人,這些天來,他們發現新四軍裡有很多自己的老鄉,操著本省方言,向自己喊話,不禁怦然心動,思念家鄉。
他們哪裡曉得,這一系列的政治宣傳攻勢,都是黃克誠用來瓦解其鬥志的。黃克誠專門讓人從三師戰士中挑選出一些冀、魯、豫籍的戰士,組成喊話隊,向偽軍兄弟喊話。攻敵先攻其心,在強大的政治攻勢面前,敵人軍心發生了動搖。開始時,偽軍還是一個人一個人地跑過來,後來竟出現一個排一個排投向新四軍,引起日偽軍長官的震驚,嚴重挫傷了敵人的鬥志。
阜寧戰役馬上就要打響了。作戰命令已經草擬並交給了師長黃克誠。
黃克誠仔細審閱完,又會同作戰部門進行詳細稽核。在作戰命令中,黃克誠在“攻佔阜寧”四個字前面凝重地加上了兩個字——相機。
黃克誠知道,戰場的情況是瞬息萬變的,必須根據戰場形勢變化,隨時機斷指揮。加上“相機”二字,一方面是要提醒作戰部門,在戰役指揮中,隨機應變,要從最壞的情況著眼,多作幾手準備;另一方面,賦予作戰部門以相機決斷的自主權。準備工作充分而周密。
4月25日深夜,戰鬥打響了。
黃克誠指揮八旅二十四團以及特務營,一夜之間連續攻克了大順莊、頭灶、九灶等據點,拔除了阜寧城外圍的障礙。守敵一見,驚慌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