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無一沖毀。
當地群眾目睹此景,歡呼雀躍。
“共產黨才是真正為老百姓辦好事的!”透過與國民黨魚肉百姓的罪惡行徑相比較,老百姓發自內心地說。
一些曾抱有牴觸、懷疑情緒的地主士紳,經此一事,也改變了看法,向抗日民主政權靠攏了。
在抓緊建設、鞏固蘇北抗日根據地的同時,黃克誠率三師與日偽頑進行了殘酷而激烈的軍事鬥爭,捍衛抗日民主政權和革命成果,並且在鬥爭中壯大了自己的隊伍。
在激烈的軍事鬥爭中,黃克誠還十分注重對國民黨頑軍的鬥爭策略,堅決貫徹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原則,顧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一大局。
1943年,日軍對鹽阜區進行大“掃蕩”,首先把矛頭對準了國民黨頑軍韓德勤部。
應韓德勤請求,黃克誠同意他將自己所部以及東北軍霍守義部官兵轉移到新四軍抗日根據地內暫避,而且向他們提供糧草,接濟經費,並掩護他們安全移駐淮海區。
考慮到東北軍曾發動“西安事變”,促成全國抗戰局面的形成,因而黃克誠對東北軍霍守義部始終採取了團結、忍讓的態度,曉之以抗戰大義。自從他們到蘇北以來,即使新四軍同韓德勤交戰,霍守義部透過新四軍防區去增援韓德勤,新四軍也沒有消滅他們,予以特殊優待。
對於這樣一支曾經作出歷史性貢獻的部隊,黃克誠認為不應該雙方兵戎相見。
後來,在新四軍的幫助下,霍守義部從蘇北撤回山東。
國民黨頑軍韓德勤部不斷製造“磨擦”,經過黃橋決戰後,仍然不思悔改,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儘管如此,新四軍三師還是顧全抗日大局,在1943年日軍大“掃蕩”時,給予無私幫助。
但是,韓德勤背信棄義,竟然趁火打劫。當黃克誠命令部隊掩護韓德勤部安全轉移到淮海區後,韓德勤進入皖東北,公然強佔淮北區我抗日根據地一部地區,宣稱在洪澤湖畔建立反共基地!而且,韓德勤捕殺抗日干部和群眾,破壞抗日民主政權,勾結其他頑軍,企圖消滅淮北新四軍第四師。
在這種情況下,黃克誠奉命急調三師七旅,配合四師主力向韓德勤部堅決反擊,全殲其總部,生擒韓德勤,隨後釋放,教訓了蘇北抗日戰場上這個自毀長城的反共頑固分子。黃克誠率新四軍三師馳騁淮海、鹽阜兩區,浴血奮戰,辛勤耕耘,在蘇北這塊廣表面富饒的土地上,終於站穩了腳跟。蘇北,成為華中局和新四軍戰鬥和發展的穩固後方。
第九章 抗外侮鬥敵頑 蘇北展才志
隆冬季節,寒風呼號。
《鹽阜報》的一位記者,來到新四軍三師師部,想要來訪黃克誠師長。
“我沒有什麼可寫的,你不要來訪我。如果非要寫,你就到我們連隊,去採訪我們的戰士、班長、排長、連長,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黃克誠婉言相拒,“對不起,今天我有事。”記者碰了個軟釘子,沒有辦法,只好一個人呆在師部,蒐集了一些素材。
下午,灰濛濛的天空中,太陽顯得黯淡高遠。
記者採訪不到黃克誠,有些掃興,走在村外的小路上,準備返回《鹽阜報》駐地。
幾個身穿新四軍軍裝的人,在寒冷的野外晃動,不時地貓腰,像是在尋找什麼東西。
記者有些好奇,走上前去觀看。
其中一個人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一個身穿破舊軍裝的人,戴著一副近視眼鏡,腰彎得特別厲害,幾乎貼近地面,尋找著什麼東西。
記者駐足仔細一看,原來是三師師長黃克誠!
他正在俯身檢拾路邊的糞團。黃師長是高度近視,看不清地面的東西,所以彎腰駝背,免得把土塊當作糞團拾起來。
記者悄聲問黃師長身邊的一個戰士:“黃師長為什麼親自出來拾糞團?”
“這是我們師長的規定,每人每天都要拾一簸箕,給村裡莊稼壓肥。師長說,現在春節期間馬車路過的多,糞又沒人拾,就叫著我們一起出來了。”
記者禁不住心頭一熱,再看黃師長,仍然那麼目不斜視,一絲不苟,埋頭拾糞。
不幾天,《鹽阜報》刊登了一篇《黃師長訪問記》,讓人們一睹拾糞師長的風采,引起了根據地軍民的強烈反響。
自從踏上蘇北這塊富饒的土地,黃克誠就時刻嚴以律己,以身作則,吃苦在前,享樂在後,關心愛護部隊幹部戰士的成長,經常與老百姓接觸聊天,瞭解他們的生活疾苦,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